-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五四」文的四个基本特徵
第二章 「五四」女性 v.s現代性
第一節 「五四」文學的四個基本特徵 1
1917 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一個鮮明的界
碑,標示著古典文學的結束,現代文學的興起。 1919 年「五四運動」
固然直接由巴黎和會引發,但這場反帝愛國運動,不能不說與新文化
運動開創了開放的世界視野有關。五四運動是一次高揚 「民主」與 「科
學」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它像一聲驚雷,把中國從沉夢中喚醒,文
學革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中國現代文學,以「五四」文學革
命為標誌,全面步入文學現代化的歷程,而所謂的「現代文學」,即
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
理的文學。」2文學的現代化與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
想、文化的現代化」,產生複雜的對應關係。隨著「現代化」所發生
的歷史性變動,例如:人的心靈的變動、現代化的矛盾、現代都市與
鄉土的衝突、民族獨立、女性自主精神……等,而這些就自然構成了
現代文學所要表現的歷史內容。
1917 年 1 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
文學改良需從八事入手,即「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
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
3闡明新文學的要求及推行白話文的立場,他認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
的文學,而文學的變革通常都是以形式語言的變革為起點。不同的時
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卻沿用同一種形式語言,勢必無法確切表達時
代的脈動,因此主張以白話文學來為新時代發聲。在同年二月號《新
青年》上,陳獨秀發表了言詞激烈的〈文學革命論〉,在文中提出「三
大主義」,以作為文學革命的改革目標:「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
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
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
4認為欲革新政治、社會,必得從革新文學開始。
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提出後,獲得廣大的迴響,得到錢玄同、
劉半農、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的響應,像滾雪球般,影響越來越大。
雖然當中也曾遭受舊文學勢力的反擊,例如古文家林紓(琴南)便極
1 朱棟霖等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9 月初版),頁39~40 。
2 錢理群等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年 2 月 1版 1 刷),頁
1 。
3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新青年》(第2 卷第 5 號,1917 年 1 月)。
4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新青年》(第2 卷第 6 號,1917 年 2 月)。
15
力反對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寫作文章對白話文大加撻伐,但此文化
保守聲音是較為微弱的,最終仍不敵這一股激流。
文學革命是我國歷史上一場偉大的文學革新運動,它所帶來的是
文學觀念、內容、形式等全方面的大革新。在文學觀念上,推翻「文
以載道」、裨益世道人心的傳統思想,倡導以文學表現人生、反映時
代。在文學內容上則表現著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女性主義、現實主
義……等多元思想,充溢著覺醒的時代精神。在語言和形式上,摒除
文言文和僵化的文學格式,以白話文寫作,廣泛吸收西方的文學理論
及創作手法,展現文學風格的多樣性,讓文學更貼近人民大眾。許多
接受新思潮、覺醒了的青年和文學創作者,紛紛選擇運用西方文學樣
式和創作方法,以傾吐時代動盪下人民內心的苦悶和願望,表現出 「五
四」時代自由、多樣、叛逆、創造的精神。
一、理性精神的張揚
「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最大的作用即在於啟蒙。文學先驅
們將文學作為改造社會人生的工具。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創作,即
充滿著理性的批判意識。廬隱在 1921 年加入文學研究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