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分析.docVIP

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分析

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分析  作者:黄河,王liming,桂鉴超,宋华荣,沈海琦 【摘要】 [目的]通过对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 收集63例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髋螺钉的治疗方法,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在术后的并发症、累积生存率、术后髋部的功能评分及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几乎没有显著的不同,术后的并发症也未显示不同的术式所造成的全身状况的差异,但就局部症状而言,DHS 组出现了内固定穿出骨皮质以及内侧皮质坍塌所形成的髋内翻现象,而半髋组病人则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髋部疼痛,但无假体松动和感染的诊断依据,DHS组髋关节综合评分下降了8.6%,而半髋组则下降了9.2%,因此从功能恢复的角度来看两组间也不能确定何种术式更值得推荐。[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的粗隆骨折患者,手术固然是希望能获得与术前相同的功能活动,但其首要目的还是能提供给病人更多早期活动的条件,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合理的替代术式。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至今仍是相当棘手,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病,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是被公认为能促使断端加压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也存在着很高的失败率,尤其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端之间的过度滑动加压可以导致令人无法接受的患肢短缩及外旋畸形,同时术后的制动也不利于老人健康状况的维持,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有人开始尝试使用髋关节置换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获得了部分的认同,尽管仍存在着争议。   本院自2003~2005年间共收治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经过长期的随访和回顾性分析,认为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别,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2005年共收治6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行骨水泥型加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者28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者35例,半髋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72~86岁,平均78.2岁,DHS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74~82岁,平均77.3岁。   1.2 术前状况   所有病人的术前健康状况以及骨折前功能评价都记录在案,几乎所有病人都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病(表1),卡方检验Pgt;0.05,两组并无显著差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伤前髋部功能的评价是依据活动能力以及对支具的依赖程度两方面进行的(表2、3),最终得出综合评分(表4),卡方检验Pgt;0.05,两组亦无显著差异。   表1 术前并存病情况(略)   表2 髋部活动能力评价(略)   表3 对支具的依赖程度(略)   表4 伤前两组髋部功能综合评分概况(略)   1.3 骨折类型   骨折按Jesen改良的Evans分类标准分为2部、3部、4部骨折以及反转子斜形骨折4类,其中2部骨折被认为是稳定性骨折,其余为不稳定骨折。根据X线片表现,半髋组稳定性骨折12例,不稳定性骨折16例;DHS组稳定性骨折20例,不稳定性骨折15例。   1.4 手术方法   半髋组采用普鲁斯公司的骨水泥型双动头股骨头假体,柄长170 mm,健侧卧位,Hardinge入路,小粗隆上1.0 cm股骨颈截骨,先行大粗隆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如骨折线波及小粗隆或其下方,应尽力复位后以钢丝环扎,如股骨距已呈粉碎状态无法理想复位,根据缺损大小,亦可于废弃的股骨头颈以电锯切割一半环形骨块,予以塑形使之与缺损形态相契合,满意后置于小粗隆上方,骨面接合处以明胶海绵填塞,髓腔注入骨水泥后,将柄插入加压固定骨块至水泥凝固。   DHS组采用康辉公司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系统,仰卧位,患髋下垫枕,以大粗隆为中心做一纵形切口,切开关节囊,直视下复位,先向颈内打入1枚导针,尤其注意对内侧架构的修复,满意后拧入髋螺钉,安装钢板。   1.5 术后处理   半髋组在术后第1 d即开始CPM机髋关节功能的锻炼,3 d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练习下地负重行走;考虑到高龄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DHS组术后均予以“丁”字鞋固定下肢2周,鼓励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2周后进行可耐受的非负重活动,术后6周可拄拐练习行走。   1.6 随访内容   围手术期间无病人死亡,4人在6月内死亡,其余57例均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的并发症、累积生存率、术后髋部的功能评分及丢失情况。特别说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