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临床观察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在治疗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痔动脉结扎仪对11例有内痔及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施行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周至3个月,无复发和大便失禁。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它满足了最低侵袭性外科手术的要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痔;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简称DGHAL)是20世纪末开发成功的一种新治疗技术,已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在我国各地均已开展,积累了许多经验。我院于2008年2月开展此项手术,至2009年1月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11例的临床观察,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器械设备 南京奥珂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AKS100痔动脉结扎超声多普勒检查仪及其配套的一次性超声探头。
1.2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单纯内痔出血4例,以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7例。40岁以下的4例,40~70岁的5例,70岁以上的2例。
1.3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同一般痔手术。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四项等检查,术前常规清洁灌肠。
(2)体位与麻醉 所有患者均采用肛门局部麻醉,手术体位取右侧卧位。
(3)手术步骤 麻醉成功后,用0.5%的碘伏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置无菌巾单,再用0.5%碘伏棉球消毒肛管及直肠下端。指检并扩肛至两指,将消毒的直肠镜超声探头置入肛管直肠内,使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齿状线上2~3 cm处,左手握手柄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拄手柄主体,沿肛管直肠纵轴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同时聆听设备发出的声音,在接受到超声多普勒信号明显处时由助手固定手柄,再用0.5%碘伏或0.5%洗必泰棉球消毒肛门镜内的手术操作窗口(每进针必须消毒),通过该窗口用20的可吸收缝线和坚固的5/8弯针对痔动脉进行“8”字缝合,根据超声多普勒痔动脉诊断仪检测出的痔动脉深度确定进针的深度,在推线器的帮助下对缝合的血管进行结扎,完成所有的痔动脉结扎后再次旋转直肠镜超声探头检测结扎效果,对不满意处再次缝扎。将直肠镜超声探头退出0.5 cm重复上述操作,但应保证结扎点距离齿线至少0.5~1 cm,完成所有的痔动脉结扎后退出直肠镜超声探头,用手指来检查缝合的位置,术后肛内置入太宁栓1枚。对有脱出的内痔,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后,用20的可吸收缝线将脱出的内痔核作“8”字缝合,固定于痔核顶端上方的黏膜下层。
(4)术后处置 术后8 h开始进食,常规应用3~5 d抗生素。术后按规定时间进行随访、复查。
2 结 果
2.1 疗效 本组病例,经本法治疗后,仅有2例在前3 d内有大便带血,后随诊3个月未发现再出血,其它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出血的症状消失率达到81.82%。有脱出症状的7例,经治疗后,有6例脱出症状消失,1例脱出症状明显改善。脱出症状消失率达到85.72%。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4.5 d。
2.2 副作用 术后仅发生1例肛门疼痛,经口服止痛剂后缓解。其余均无明显肛门疼痛。均无尿潴留、肛缘水肿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
3 讨 论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可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1],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1975年Thomson[2]提出“肛垫下移学说”以来,痔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1994年Loder等[3]进一步研究否定了内痔发生的静脉曲张学说和炎性学说,提出了肛垫下移学说。对于痔的外科治疗,认识也趋于一致。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主要是纠正病理生理性改变,而不是根治有病理改变的肛垫。正是本着无痛、微创的理念,日本学者Morinaga K等于1995年第一次报道了利用带有超声多普勒探头的直肠镜(Moricorn)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流量计进行的痔动脉结扎术,认为使用Moricorn作痔动脉结扎术简单、安全,并且非常有效[4]。
DGHAL术适用于Ⅱ~Ⅲ度内痔或以Ⅱ~Ⅲ度内痔为主的混合痔,尤其适合以出血为主要症状且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此手术对病人的损伤极小,并且可以在局麻甚至表面麻醉下进行。Attila Bursics等[5]2004年报道DGHAL术的一年随访结果和常规的闭合性痔剪切术并无差异,而其更短的住院时间、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更轻的术后疼痛使其更适合作为为期一天的外科手术(1day su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