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零一五年八七日上午《汉字入门》第十集课程纲要刘克
二零一五年八月七日上午 《漢字入門》第十集課程綱要 劉克雄教授授課
學生讀一:
(甲骨文)(小篆)(隸書)阜(楷書)
阜 fù ㄈㄨˋ 阜是高大山丘的象形。 備註:《說文》:「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層絫(ㄌㄟˇ)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
典籍所見:(1)大陸。《詩經?小雅》:「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2)旺盛。《詩經?鄭風》:「叔在藪(ㄙㄡˇ),火烈具阜。」
(3)豐厚。《國語?周語》:「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
(4)肥大。《詩經?秦風》:「駟鐵孔阜,六轡(ㄆㄟˋ)在手。」
阜為部首字,偏旁寫作「阝」,凡由阜組成的字,多與山丘有關,如陡、陟(ㄓˋ)、降等。常用詞:物阜民安
板書一: 甲骨文的寫法,可以正寫,可以反寫。
(甲骨文)陟,登也。意思是由低處向高處走,是個會意字。由往上走引申為升高、升遷。(甲骨文)降,下也。從高處往低處走。
阜:房九切。反切是古代注音的方法,反切上字取聲符,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合起來就是所注字的讀音。
文字學廣義來說,包括形、音、義。字形如何寫,字音怎麼讀,字義是什麼,漢字的三要素。為了教學方便,側重字形的叫文字學,側重字音的為聲韻學,側重字義的叫訓詁學。字形、字音、字義原本是一體的。
反切下字的音調和所注字今天讀的音調是否不同?反切標的音是隋唐以前的中古音,不是現在的國語。反切所注的音與今天的國語讀音,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
現代的聲韻學用的是《廣韻》。最早的韻書是隋代,陸法言編訂了《切韻》,是中國最早的韻書。唐代的孫愐《唐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字。到了宋代,在《唐韻》的基礎上又增廣一些字。《切韻》、《唐韻》已亡佚,萬幸的是《廣韻》流傳下來,成為研究聲韻學最根本的書籍。
敦煌藏經洞中發現了《切韻》的殘卷,非常寶貴的材料。
音是聲和韻拼起來而成,比如阜:房九切,房字取聲,九字取韻和聲調。
黃季剛先生說:“反切之理,上一字定其聲理,不論其何韻;下一字定其韻律。不論其何聲。質言之:即上字只取發聲,去其收韻;下字只取收韻,去其發聲。”
板書二:例如:
同
ㄊㄨㄥˊ 徒 ㄊㄨ 上 上字 紅 ㄏㄨㄥˊ 學生讀二: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厂 hǎn ㄏㄢˇ厂是山邊石崖的象形。 甲文、金文及小篆像山石的崖壁,上部突出,其下人可居。
備註:《說文》:「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段注:「厓,山邊也。巖者,厓也。人可居者,謂其下可居也。象形。謂象嵌空可居之形。」
厂本義古今罕用,只用作部首,凡由厂組成的字,多與房屋、山崖有關,如:原、厓、厚等。
學生讀三: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玉 yù ㄩˋ 玉是將幾片玉用繩子串起來的象形。甲文中,像幾片玉用繩子繫成的一串玉,「丨」這一豎是串玉的繩子,兩端的繩子外露,中間有三道、四道不等的橫線,代表一片一片的玉。金文和小篆,串玉的繩子兩端不再外露,到了隸書的字形,為了與王字區分,不使混淆,才在隸書的字,多加了一點,成為今天我們通用的玉字。
備註:《說文》:「石之美有五德者,潤澤以溫,仁之方也;?(ㄙ)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ㄋㄠˊ)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ㄓˋ),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按:古人佩玉,是用來時時警惕自己,學習玉的美德。)
典籍所見:(1)玉製成的。《論語?陽貨》:「玉帛云乎哉?」(2)尊美他人之辭。《公羊傳?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君得見君之玉面。」 (3)珍貴的,精美的。《文選?左思?吳都賦》:「矜其宴居,則珠服玉饌。」
玉是部首字,凡由玉組成的字,多與玉石類有關,如:璧、璽、玦(ㄐㄩㄝˊ)等。常用詞:金玉良言 亭亭玉立 拋磚引玉 金枝玉葉
學生讀四:
(甲骨文一)(二)(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王 wáng ㄨㄤˊ 王是古代國君端拱而坐的象形。甲文王字,像人端拱而坐之形,隸、楷王字的寫法,自甲文、金文、小篆遞變而來。
典籍所見:(1)君主。《禮記?祭法》:「王此大邦。」
(2)尊稱。《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
(3)統一天下。《孟子?公孫丑》:「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常用詞:內聖外王 王公貴戚 君王 王子
板書三:
有人在電視上講,玉很珍貴,并引《廉頗藺相如傳》中,秦王欲以十五城池換“和氏璧”為證,說明只有王才能擁有玉,因此王字旁邊加一點為玉。并且說,若把這一點加在王字上面,就是主字,“天下共主”的意思。這種說法完全是個人臆說,會誤導觀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