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中学初二语文
实验中学初二语文
第二学期期中学科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一、听说训练:6分
认真听读一段文字(两遍),然后完成 1—3题。
1.文中鲁迅所说的一句话是 ▲ 。
2.“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中的“他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
3.这篇短评的中心论点是( ▲ )
A、火柴灭了,却引起了熊熊大火。
B.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高尚的。
C.火柴“一擦就着,一吹就灭。”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造诣zǐ 菲fěi 薄 鞭笞tà 敷衍yan
B.伺候sì 恩宠chong 戎róng机 胆怯què
C.打盹 duen踵zhong气馁 nei 蹊 qī跷
D.瞩目 zhǔ 顾盼 pàn 漠视mò 汲取jí
5、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呕心沥血 珠联壁合 大声疾呼 轻描淡写
B、风靡一时 通宵达旦 漠然置之 泰然处之
C、名副其实 住立街头 锲而不舍 琼楼玉宇
D、驰名中外 涣然一新 雍荣华贵 漫卷诗书
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言过其实(实际)襟怀坦白(正直、诚实)不关痛痒(疾苦)拍案而起(桌子)
B.无法曲宥(宽容)斤斤计较(过分计较) 概莫能外(概括) 富贵不能淫(迷惑)
C.张罗买卖(招引、接待)得过且过(并且)但求无过(只) 接踵而至(脚后跟 )
D.因人而异(根据)设身处地(假设)无济于事(补益 )襟怀坦白(如实说出)
7.下列各句中是主谓句的一项是(▲)
A.哎呀,天! B.校园里的桂花开了。
C. 多美的石笋啊! D. 我的圆规呢?
8.下列各句中谓语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一项是(▲)
A.他的精神很好。B.李勇大力士。
C.仙都风景优美。D.两扇大门两个铜环。
9.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长/ 向别时圆? B.剑外忽传/ 收蓟北
C.但闻/ 黄河流水/鸣瞅瞅 D.满面尘灰/烟火色
10.下列各句,排列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他咬上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②.可是,看着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③.雨又迷住他的眼
④.样子真想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⑤.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
⑥.刚跑出不远
A.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②①⑥⑤③ D.④⑤③②①⑥
11.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2.下列诗文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山河破碎风漂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不闻爷娘唤女声,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B、“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C、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的评价。
D、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
(一)
①我国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②穷人拒绝了他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③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④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⑤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⑥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⑦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⑧这个穷人很有骨气:看你那副脸孔,那种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⑨当然,有人会说,这个人干吗不去劳动呢?问得对,但是,要知道,那时候土地是私有的,他没有土地如何劳动?也会有人问,他干吗不去找工作呀?问得也对,但也要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同样没有穷人的就业机会。这样,他只好饿死了。不吃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4、这段文字选自 写的 一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15、“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材料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这种论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