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理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腔病理学重点

一、绪论、活检 1、活检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①长期、慢性不可自愈的溃疡 ②原因不明的结节和包块 ③切取和切除的组织 ④颜色的变化而无法确诊的部位 ⑤囊肿或肿瘤 ⑥颌骨病变 ⑦血管瘤 禁忌症: ①恶性黑色素瘤 ②鼻咽血管纤维瘤 2、活检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①穿刺抽吸活检:可用作超声、影像指导;无并发症;病变范围小。 ②钳取活检:快、容易,可以检查病原体;不需要局麻。 ③切取活检; ④切除活检; ⑤冰冻活检:快,可以30min内诊断; ⑥脱落细胞涂片; ⑦活体染色。 3、活检取材时应足以哪些问题? ①在选择活检区域时,不要选取肿瘤中心,而是选择特殊区域,即应包括正常组织。具有检查和鉴别的区域; ②不要将有颜色消毒剂对选取组织消毒,避免造成颜色误差。同时在麻醉时,尽量远离将切除组织,避免麻醉剂影响组织结构; ③在标本切取时,最小应取1X0.6cm,深度至少2mm。边缘切取时,应使用垂直切,勿用斜切; ④通过一条缝合线对样本进行处理,避免遗失或勿将其他组织认为是样本,避免挤压标本以防变形; ⑤较大范围的病变时,应该选取多个部位进行取材。; ⑥应将全部碎片放置在标本品中,贴好标签(包括姓名和相关既往史和现病史)避免弄混; ⑦缝合伤口,控制伤口的出血; ⑧在取样后,仔细观察患者,在必要时可给予止痛剂; ⑨注意按时追踪报告结果,判断是否与诊断相符合; ⑨对该病例进行讨论,必要时可再做活检。 ⑩在活检时,应该注意判断禁忌症,避免在活检过程中出现意外。 4、固定液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5、活检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①选择特殊区域,不要取肿瘤中心 ②不使用带颜色的消毒水 ③面积不能小于1X0.6cm,2mm深。 ④应垂直切,但不能斜切 ⑤大病变可以多个部位取材,全部碎片都帮助检查 ⑥将标本放置标本瓶中,贴标签、ID、部位和年龄 6、如何获得正确的病理诊断? ①免疫荧光;②免疫组化;③分子生物学;④按照步骤检查(既往史、家庭情况、习惯、症状、检查、病理评估) 二、龋病 1、发生龋病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四联因素:时间、宿主、食物、细菌 2、致龋菌有哪些?最主要是什么菌?致龋菌特点? 变形链球菌(主):光滑面早期龋,特别是釉质龋 乳酸杆菌:在窝沟形成 口腔放线菌:根颈部龋,老年人龋起主要作用 3、菌斑的定义、结构、成分,如何形成的? (1)定义: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主要是葡聚糖、果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菌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 (2)成分 体积构成上 菌斑以细菌为主,微生物占菌斑容量的60%~70%,其余为菌斑基质和其他物质 重量构成上 菌斑80%为水,20%为固体物质。 其中固体物质所占菌斑干重百分比如下: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无机盐 占菌斑干重的百分比 40%~50% 13%~18% 10%~14% 5%~10% 1/5来自细菌,其余主要为唾液糖蛋白 葡萄糖和细胞内外多糖 微生物的磷脂类物质 主要为钙、磷、高浓度的氟等。 (3)结构 从组织学上,菌斑由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三层结构组成。 基底层(菌斑-牙界面层):紧贴牙面,为一层无细胞的均质结构,主要由唾液糖蛋白即获得性薄膜构成。 ①致密微生物层(近基底层):3~20个细胞深度的球菌微生物。 中间层 ②菌斑体部(致密微生物层表面):为菌斑的大部分,由多种微生物构成,丝状菌相互平行与牙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期间穿插大量G+和G-球菌、短杆菌。 表层:为菌斑的最外层,结构较松散,由G+和G-球菌、杆菌、丝状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等构成的,丝状菌上可以附着球菌,形成谷穗状结构,此层细菌较少。 (4)代谢 菌斑中的细菌将糖(葡萄糖、蔗糖)代谢转化为酸,主要为乳酸,也有乙酸、丙酸,使得局部PH值下降。 (5)临床意义 ①由于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一些检测唾液中这些细菌水平的筛选实验用来预测龋的活性。 ②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主要通过母亲传至下一代,婴儿可从母亲那里得到链球菌的感染,高危母亲的儿童比低危母亲的儿童易在更小的年龄出现细菌定植病形成龋病。 ③当菌斑-釉质界面上的PH值低于临界点,则会使釉质的脱矿大于再矿化,最终导致彻底脱矿和釉质龋的开始。 ④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结构异常,易引起菌斑的附着。 ⑤唾液的成分、流量和流速都会影响菌斑的形成。 ⑥唾液和口腔环境中细菌成分和细菌活动能力都会影响到菌斑的形成。 4、致龋性菌斑的生态学特征? ①产酸 ②可使PH下降,导致脱矿 ③可在PH低的条件下生存并产酸 ④能持续粘附并能产生菌 ⑤不能被溶解、冲洗 5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