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技术理解教育——复视域下的教育技术研究
以技术理解教育——复杂视域下的教育技术研究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陈国祥 2011-3-10 主要内容 一、参加课题评估的感想。 二、教育研究中的复杂视域。 三、以技术理解教育的复杂性。 一、参加课题评估的感想 草根的力量与生命的意义。 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什么是实践?什么是研究? 做与说,做得实在,说得清楚。 实践与研究的区别 时间线与逻辑线,两种先与后。 什么叫“教好书”? 实践——研究——智慧型实践 二、教育研究中的复杂视域 1、教育复杂吗? 2、是教育复杂还是我们看待教育的视野太简单? 3、复杂性:来自现代科学的论证。 4、复杂性:来自现代哲学的思考。 5、我对教育复杂性的理解。 6、如何形成自己的复杂视域。 1、教育复杂吗? 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复杂。 教育为什么复杂? 人本身是复杂的。 涉及到的要素太多,变化的可能性太多? 教育的结果无法显性化。 …… 2、是教育复杂还是我们视野太简单? 测试: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你是怎么理解辩证法的? 我们常见思维模式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太深。 观念:绝对的时空观念,无限分割的粒子思想,客观的因果关系等。 视野:线性的、静态的、非此即彼的、基础主义、孤立的等。 教育领域:目标达成、设计规范、客观评价、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精细管理、高效学习、以人为本…… 3、复杂性:来自现代科学的论证 复杂性科学理论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态 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CAS) 确定了适应性主体。 七个基本性质: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 回声模型与机制的形成。 计算机模拟的元胞机实验。 复杂性科学的新概念: “序参量”、“有序结构”、“涨落”、“分叉”、“非平衡态”、“选择”、“进化”、“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非线性相关”、“涨落与分叉”、“协同作用”、“分布式与鲁棒性”、“分散控制”、“自主行动者”、“自组织”、“随机性”、“突现”、“集体行为”、“混沌边缘”、“隐秩序”、“虚实世界”。 复杂性:来自现代哲学的思考 哲学方面 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解释学 对象与现象 存在先于本质 人的存在与事物的存在不同 意义、理解与解释 分析哲学、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原子与逻辑 语言的结构性与游戏性 神话与隐喻 建构与解构 5、我对教育复杂性的理解。 只有多样性,才能应对复杂性。 要素的多样性、结构的多样性、演化的多样性…… 适应性反映复杂性 机制、体制只是适应性的暂时结果。 只有信任,才能简化复杂。 面对着未来的不确定性,除了科学之外,还需要宗教般的虔诚与信仰。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办法”。 6、如何形成自己的复杂视域 尝试复杂性的话语体系。 对课堂表述的话语体系中,常用到目标、结构、线索、问题、活动、作业、评价等。 能否考虑这种带有复杂性意味的话语体系:如“气”、“势”、“缘”、“场”、“理”、“格”、“群”、“域”、“环”。 “三生万物”,三个概念抱成一个循环。如: 普通性、特殊性、个体性。 动态、静态、稳态。 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在视域交融中形成自己的复杂性。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科看学科。 回到起点。 三、以技术理解教育的复杂性 教育需要理解,理解才能生发意义。 技术式理解与教育的真、善、美。 教育需要技术理解。 理解的方式(可参考婚姻中的理解) 既消解主体又彰显主体。 既投射于主体又表达出主体。 是知、情、意结合的过程。 理解的抓手——信息、资源、设备、系统、交互、虚拟、超(多)媒体、网络等。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技术(T) 社会(S) 科学(S) 哲学 唯一相对的是“人文和艺术” 教育科学、信息科学…… 教育 经济、政治、文化…… 求真 唯美 向善 技术是如何理解教育的 1、技术让课程成为课程。 2、技术让教学成为教学 3、技术让学习成为学习 4、技术让教师成为教师 5、技术让学生成为学生 6、技术让管理成为管理 7、技术让环境成为环境 8、教育让技术成为技术 1、技术让课程成为课程。 课程即教学内容,没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如:信息技术、信息使用、信息素养等成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成为课程? 资源本身需要技术,如分类、管理、编目等。 资源需要目标,才能成为课程。 用课程编制的技术来加工资源。 课程成为资源,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课程的实施、共享、展示,形成网络课程。 运用地方课程的思路,来进行网上专题学习。 2、技术让教学成为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其本质是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需要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使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中的教学实施和课后的教学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鬼文化中“上身”等民间俗信心理初探.pdf
- 中图分类号(四楷体加黑)密级(四号楷体加黑).doc
- 中图版全国教学竞情况汇报.ppt
- 中国马铃薯晚疫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doc
- 中央民族大学满古斯语言研究会+满语培训....pdf
- 中学中国语文科「学习的评估」研讨会善用评估资料规画.ppt
- 中学历史课程研究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续.PDF
- 中学历史课程研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续$.PDF
- 中学历史课件之腥的资本积累.ppt
- 中小学生在火灾如何逃生.ppt
- FAIR 数据共享指导原则详解 _ 【官网】探码科技.pdf
-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 AI Ready 数据准备白皮书预览版 _ Baklib.pdf
-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高州市九校联考2024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届中考数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