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快速俘获异性朋友地心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径。 三农问题: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邓小平: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2006年,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七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把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中国农村改革的再出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会关于发展方位的“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土地流转的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 土地流转的目的: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的“三个不得”:“流转”的是承包经营权,一是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二是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耕地红线: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 工业化发展规律:一般在工业化第一阶段,农业支援工业发展,为其提供原始资本。在工业化第二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剩余回流农业。 通常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三种:一是人少地多的国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二是人多地少的国家,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生产率,以日本、荷兰为代表;三是人地比率适中的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以法国、德国为代表。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五、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1988年邓小平:“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国家环保局数据,2007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耗是其6-8倍,污染是其30倍,而效益仅 1/30 ;仅有3亿人可饮用到纯净水,4亿人可呼吸到清新空气,许多地方的污染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沙化、盐碱化,中国是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400多城市缺水,110多城市严重缺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严重污染城市,我国始终榜上有名。太原、济南等。 本章小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好不懂眼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本章小结 3、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占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可以而却应该多元化,一切反应社会生产力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喀什师范学院笔 抽样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第八章 不等概率抽样.ppt
- 商品期货与相关上公司股票的套利研究.PDF
- 喝酒必备:预防酒小妙招.pdf
- 善待生命学习论(修改稿3).ppt
- 嘉定区2011北区2011初三语文一摸试卷+答案.doc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院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doc
-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_徐胜林.pdf
- 四川省会理县河口地区辉绿岩体地锆_省略_RIMPU_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_关俊雷.pdf
- 四川省绵阳市殡馆采购迁建项目地基基础检测、锚杆检测及.doc
-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课题《蝙蝠和雷达》主备教师金小崃.doc
- (高清版)DB13(J)∕T 103-2009 碳纤维发热线供暖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B13(J)∕T 217-2017 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B13(J)∕T 8400-2021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J)∕T 196-2015 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B13(J)∕T 8383-2020 百年住宅设计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J)∕T 284-2018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J)∕T 8332-2019 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B13(J)∕T 101-2009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J)∕T 8352-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J)∕T 8054-201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