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及其在地表沉降中的应用与展望.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及其在地表沉降中的应用与展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及其在地表沉降中的应用与展望

 第 27卷  第 4 期 热  带  地  理 Vol27 ,No4   2007年 7 月 TROP ICAL GEO GRA PHY Ju ly, 2007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及其在地表沉降中的应用与展望 艾  彬, 黎  夏, 卓  莉, 钱峻屏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州 510275) ( ) 摘  要 :阐述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 InSAR 的基本原理 ,概括了国内外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 D InSAR 模型 ,针对 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地表沉降监测 ,应用较多的是基于相干点 目标选择 ,相关的技术包括 PSI、SBA S、CR T、CTA 。通 过多景数据的套合达到消除大气误差相位的目的。进一步总结了相关 D InSAR 技术在地表沉降方面的应用进展 。 相关研究表明 , D InSAR 技术能够应用于城市地表沉降监测 ,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精度 ,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和技术处理流程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 ,监测的时间尺度也在不断扩大 、进一步拓展 D InSAR 的试验区域 。多种 数据的结合和补充 、方法的有效结合以及与传统的 GPS、水准仪测量方法的结合是今后进一步关注的焦点和研究 重点 。 关键词 :地表沉降;差分干涉 ;城市 ;相干点 中图分类号 : P25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522 1 (2007) 04 - 0317 - 06   地表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发生水平面 国内外学者采用 D InSAR 技术在地表沉降监 降低的地质现象 ,是一种缓慢 、长期的演变过程 ,主 测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功的 要集中发生在人口比较密集 、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 应用 。相关的研究表明 , D InSAR 技术在地沉降监 成片高密度住宅区的修建 ,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大型 测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并且能够达到理论上毫米级 地下工程的修建等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 ,使得城市 的高精度 [ 3 ]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有 96个城市和 地表沉降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地理现象 [ 1 ] , 当地面 地区存在着程度各异的地面沉降现象 ,我国学者在 沉降累积到一定程度 ,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其 上海 、天津 、沧州等城市也进行了尝试 ,结果令人满 影响和危害程度正成为人们 日益关注的焦点 。因 意 。雷达影像在华南多云多雨地区的应用具有相当 此 ,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长时间地表沉降监测手段 大的优势 ,南方雷达定量遥感的应用 日益成为华南 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 。 地区地学界研究手段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但是运 传统的观测点监测方法由于只能获得离散点上 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监测该地区地表沉降的研究还 的信息 ,不能有效把握大范围内的沉降趋势和沉降 甚少出现 。目前 ,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对珠江 量 ,逐渐满足不了城市沉降监测要求 。星载合成孔 三角洲地区进行尝试性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 ( ) 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迅速 果 。通过总结 目前国内外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经 发展起来的新型对地观测技术 ,基于实时、动态 、大 验 ,为珠三角地区地表沉降进行探索性分析提供借 范围、高精度连续观测和不受天气影响等成像条件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