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插图说明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插图说明
(2002-11-28 17:36:59)以图配文,是近年来图书在印刷装帧方面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教科书的印刷也日臻完善。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试验教材的插图也有了很大改观,原来的线条图已基本被照片所替代。这将更加有利于史料的科学实证性以及教学的直观生动性。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上、下册中的插图,也是以照片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灵活地使用这些图片,无疑会对教师和学生正确理解文字材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共有33幅彩色插图、129幅黑白插图,绝大部分为照片。彩色插图部分的有关内容,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下册的第一部分做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为节约篇幅起见,凡是比较好解释的或在其他资料中可以找到的,也尽量不重复。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这些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本文拟就本书下册的插图,按页码顺序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第2页《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间为1917年4月16日(公历)。当时列宁秘密从德国出发,经过芬兰,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本图原为一幅油画。
2.第3页《攻打冬宫》反映了1917年11月7日晚,赤卫队员和革命水兵、士兵向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后据点——冬宫发起进攻的情况。
3.第5页《战斗中的夏伯阳》,原为一幅油画,作者为前苏联画家瓦西里耶夫。图中的主要人物恰巴耶夫(1887—1919)是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的著名英雄、红军指挥官。1923年,富尔曼诺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恰巴耶夫》问世。20世纪50年代根据小说改编的、译名为《夏伯阳》的苏联电影,曾在中国风靡一时。本图题目按“夏伯阳”译名。
4.第5页《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反映了在战斗中向前猛冲的红军战士,图片居中的是一名红海军战士。
5.第6页《列宁和斯大林》。反映了1922年8月30日,斯大林去拜访正在莫斯科省伯道尔县哥尔克村疗养的列宁。
6.第9页《“三一”运动的开始》,原是后人创作的一幅油画,它再现了1919年3月1日朝鲜人民在汉城塔洞公园集会,其中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正在宣读《独立宣言书》,而他周围的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振臂高呼、群起响应的情景,有人则手持太极旗。详情见教师教学用书的有关部分。
7.第9页《独立宣言书》。原文为汉文竖排。后面的日期为“朝鲜建国四千二百五十一年三月一日”,最后为“朝鲜民族代表”32人的签名。
8.第11页《土耳其军队开进伊斯坦布尔》,反映了凯末尔领导的国民军在1921年战胜外国侵略军之后,开进原来的首都、海港城市伊斯坦布尔,受到人民热烈欢迎的景象。
9.第12页《凯末尔亲自授课》,反映了凯末尔对提高民族文化的重视。在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土耳其积极进行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改革文字,使文字拉丁化,以适应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图为凯末尔亲自讲授这一新文字。他身后的“星星月亮”旗,为土耳其国旗。(土耳其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星星月亮”则是伊斯兰教的象征。)
10.第14页《共青团城的建设者》。图中建设者都十分年轻。由于城市的最初建设者多为血气方刚的共青团员,有的城市也因此而得名。如共青城是位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一座新兴城市,它位于苏联阿穆尔河畔,是属于伊凡诺沃州的城市。1950年设市,有铁路车站、发电站和电机厂。1939年人口7.1万,1959年177万,1970年21.8万,1979年26.4万,1981年27.4万。本图中的共青团城1956年设市。属今乌克兰顿涅克州,有铁路车站(卡拉库巴站),产石灰石。
11.第14页《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厂是1930年投产的,主要生产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转产坦克,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后重建。1960年后改名为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
12.第14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不少农民是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高高兴兴地加入集体农庄的。
13.第18页《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图为出席1919年巴黎和会的三个帝国主义战胜国领导人,从左至右分别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绰号为“老虎”)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前两人在和会上取得了想要得到的大部分东西,而威尔逊最终却铩羽而归。
14.第18页《签署凡尔赛和约》,原为一幅油画,反映了战后各国代表陆续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情景。正在签字的是劳合·乔治,在他旁边看他签字的是英国保守党领袖鲍纳·劳,站在桌子前面的是德国新任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鲍尔。中国代表没有在这份和约上签字。
15.第20页《国际联盟所在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