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莱蒙托夫1-俄罗斯文学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莱蒙托夫1-俄罗斯文学史课件

莱蒙托夫—普希金的继承者 普希金是俄罗斯近代文学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双重奠基人或开拓者。普希金之后,可以说没有一个俄罗斯文学家不是踏着他的足迹前进的。普希金之后,第一个擎着普希金的旗帜捍卫他的荣誉,珍爱他的价值,弘扬他的精神的人是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简介 目 录 莱蒙托夫生平 文学生涯 作品赏析 莱蒙托夫简介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 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 莱蒙托夫简介 目 录 莱蒙托夫生平 文学生涯 作品赏析 莱蒙托夫生平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1841),俄罗斯著名诗人,1814年10月15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841年卒于高加索地区五岳城。 1828-1830年莱蒙托夫就读于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多模仿普希金的风格。 1830-1832年在莫斯科大学的学习以及与别林斯基、赫尔岑等民主革命党人的接触对莱蒙托夫世界观的最终形成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1832年莱蒙托夫因反对保守派教授离开莫大,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 1835年诗人发表了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坛注意,随后他完成讽刺上流社会的名剧《假面舞会》。 1837年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决斗后受重伤去世,莱蒙托夫为此愤然创作了《诗人之死》,莱蒙托夫一举成名。 1840年2月,沙皇当局挑起莱蒙托夫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的决斗,事后借机将他逮捕。4月,莱蒙托夫再度被流放到高加索。 莱蒙托夫生平 1841年4月,未获延期许可的莱蒙托夫回到高加索。同年5月,他来到皮亚季戈尔斯克,并获准在五岳城疗养。 一次家庭晚会上,来自彼得堡的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丁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诗人不幸中弹身亡,年仅27岁。 莱蒙托夫生平 终生难忘的悲剧性的爱情 ——莱蒙托夫的爱情 在莱蒙托夫短短的一生中,他对三位女性产生了较为热烈的爱情,并且为之留下了爱情组诗,她们是:苏什科娃、伊万诺娃和洛普欣娜。 对于莱蒙托夫的生平有重要意义的只是他对瓦尔瓦拉? 洛普欣娜的爱情,这爱情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莱蒙托夫简介 目 录 莱蒙托夫生平 文学生涯 作品赏析 人文教育期 诗人的童年是在奔萨州的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的。他接受首都式家庭教育,从小就能流利的说法语和德语。1825年夏,外租母带莱蒙托夫到高加索的矿泉疗养;儿时对高加索的自然风光和山民生活的记忆在他的早期作品里留下了印记(《高加索》1830年;《蓝色的高加索山,你好…》1832年)1827年莱蒙托夫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他作为半寄宿生进入莫斯科大学附属贵族寄宿学校四年级,在那里接受人文教育。还在塔尔罕内时,莱蒙托夫就对文学和诗歌创作表现了强烈的兴趣。在寄宿学校,他的主要方向是研究A·C·普希金和拜论风格长诗。拜伦式长诗成为莱蒙托夫早期的主要作品。1828—1829年,他写下了《海盗》、《罪犯》、《奥列格》、《两兄弟》(死后发表)、《最后的自由之子》、《伊兹麦尔一白》和《恶魔》等诗篇。这些长诗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抗争、践踏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英雄、被抛弃者和暴乱分子;“罪恶”悬在他们头上,这种罪恶通常被秘密笼罩,并以苦难的表象出现。瓦列里克战役的一个场面(莱蒙托夫画,1840年) 莱蒙托夫的文学生涯 抒情诗创作期 1830年3月,根据枢密院令,莫斯科寄宿学校改为普通中学。1830年,莱蒙托夫“请求”退学,在莫斯科郊外斯托雷平家族的谢列德尼科沃庄园避暑消夏,同年考取莫斯科大学思想政治系。莱蒙托夫的初恋发生在这段时期,他深深迷恋上了E·A·苏什科娃(1812—1868年)。他是在友人A·M·韦列夏金娜的家中结识苏什科娃的。因为她,诗人于1830年开始了自己的抒情诗创作期(《致苏什科娃》、《乞丐》、《十四行诗》、《夜》)。不久以后,莱蒙托夫又疯狂地爱上了剧作家伊万诺夫的女儿伊万诺娃(1813—1875年),尽管这只是一段短暂的恋情。 莱蒙托夫的文学生涯 抒情诗巅峰期 诗人的个性形成于这几年(1830一1832年),不断地移情别恋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尝试了解自己。这时,诗歌出现了“片断思维”体,诗的中心部分是不停地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认知。他在1830—1831年创作的诗歌开始表现社会主题。莱蒙托夫鲜有直接意义上的政治抒情诗;社会政治课题通常融入到他的哲学和精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