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生平及著作述要.doc.docVIP

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生平及著作述要.doc.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生平及著作述要.doc

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生平及著作述要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毛德华 在介绍万密斋之前,引用两段老前辈的话作为开头。 湖北的一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全称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下同)钱远铭先生说:“明代李时珍、万密斋为湖北省一代医药宗师,二人可谓一时风云际会者。李氏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享年七十有六;万氏生于1499年,卒于1582年,享年八十有四,皆同一时期以高寿享世。李家于湖北蕲春,万家于湖北罗田,皆同一地区,相去不过百余里。李以世医起家,万亦以世医起家。二人皆自幼读书,习举子业,为邑之诸生,以不得志于科举,弃儒习医,继承家技,各以专长,名噪一时,皆有医学巨著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位国家级名老中医安邦煜先生说:“明清以降,凡业医儿科者,多学宗两门,即万密斋儿科和《医宗金鉴》儿科”。并引用他业师(著名经方派医学家李翰卿先生)的话说:“万氏儿科优于《医宗金鉴》儿科”。 万密斋(1499-1582),名全,号密斋,湖北罗田人,明代著名医学家,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10种,108卷,内容包括儿、妇、内科证治及伤寒、广嗣及养生等诸多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受到学术界的尊崇。 一、世医出身 万密斋的祖父万杏坡,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业医,以幼科闻名,为万氏儿科的第一世。万密斋著作中记有他祖父传下的学术经验。父亲万筐(1447-1528),号菊轩,继先志为小儿医,明成化十六年(1480)到罗田,医术大行,名著一方。后来娶万密斋的母亲蕲水陈氏,生万密斋,就在罗田大河岸安家,树立了“万氏小儿科”的声望,为二世。至万密斋更以儿科驰名,为三世。 二、先儒后医 万密斋自幼习儒,曾受业于同邑巨儒张玉泉、胡柳溪的门下,攻习经史律历之学。19岁入县学为诸生,28岁补廪膳生。在县学里一边攻习举业,一边继承家学。他常代父出诊,或为学中师友治病,渐有医名。其间参加过几次乡试,皆未中。30岁时父亲去世,33岁他守制期满,便离开县学,弃举从医了。他在县学中先后经过了14年,其中包含他父亲在世的最后11年,也是他亲炙父训、继承家学的11年。在攻习举业的同时为人治病,是万密斋生平中比较特殊的经历。不过,万密斋虽然弃举(业)从医(业),但是他医不离儒。他多次开办学馆,教授生徒,至老不辍。他还撰著了许多儒学著作,自称“自经书子史律历,以逮百家,各有著述”。惜其儒学著作均不传。但儒学的根底是他医学日益精深并著书立说的基础。 下面是万密斋在县学中治病的例子。 县学训导马公顺,蜀人也,一孙五岁出痘,至八九日脓成将靥,忽腹痛烦哭,大便秘,马公惊惶不安。万密斋曰:此结粪也,当急下之。马公曰:痘疮首尾不可下,今当收靥,中气要实,岂敢下耶?密斋思如不急下,加腹胀、气喘将不救。乃作桂枝汤,暗入酒蒸大黄,煎服,下燥粪,腹痛即止,痘靥而安。马公知之,谢曰:非子通变,几误此孙。 此案时在正德年间,所记之事在万密斋23岁之前。 本县户房吏阎某,麻城人也。子有虫痛,黄瘦,腹中时痛,口馋,如有肉食,则痛不发,一日无肉则痛发也。请万密斋的父亲治之,父命密斋前往。见其子甚弱,不敢下,乃思一计,只用苦楝根皮,放肉汁中煮食之,单服三日,下虫如蝌蚪者一盆,色黄黑,后以养脾丸调理而安。阎某厚谢之。 三、医名远播 万密斋为医,除继承家学外,又承父训以《素》、《难》为本,精研《脉经》、《本草》,博采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说,精通内、妇、儿各科及养生之学,尤以家传儿科和痘疹著称,嘉靖至万历年间享有盛名。据万密斋医案所载,其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等邻近数县,远至武昌、郧阳乃至京师,活人无数。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 “以活人为心”,“视人之子如己之子”, “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他痛斥庸医误人,反对巫医惑乱;他治病不论亲疏,不计宿怨,不论贫富贵贱,同情病人疾苦;有病家求治,他一心赴救,遇危重病人,常日夜守护,有时留在病家过年,深受四方民众的爱戴。县、府、布政使司、巡抚中常有人请他治病,曾两次获得知县和布政使赠给他的“儒医”匾额。 下面是万密斋治病的例子。 嘉靖37年6月,知县朱云阁只一子,年七岁,病泻且渴,诸医治之不效,至七月中旬犹渴泻不止。后请万密斋愈之,又与调理康复。知县大喜,“亲书‘儒医’二字,作匾赐之”。 嘉靖38年10月,黄州府同知张公之子病发热,众医作风治无效。时张公代巡在府,所属州、县官各举荐其医,皆莫治。罗田知县以万密斋荐,急召往,投剂而愈。张公曰,早请万密斋来,此儿不受苦也。众医惭而退。 隆庆元年5月,湖广右布政使孙应鳌的独生女儿5岁,病泻,发热口渴,诸医治之皆不效,至7月犹未愈。有人推荐万密斋,孙公亟召至,调治半月而愈。孙应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