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严思想的现代意蕴
华严思想的现代意蕴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邱高兴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华严思想的核心——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与根本同一的观念,讨论了华严因陀罗网在思想取向上与当代万维网(互联网)的相似性;从总体与个别的不可分离性上讨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密切关系;从缘起的平等性上讨论了宗教间对话的必要性。
关键词:因陀罗网 互联网 生态保护 宗教对话
A Modern Exegesis of the Hua Yan Conception
By Qiu Gao-xing
Abstract: Based upon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 inter-relation, inter-dependence and ultimate identity in the Huayan-philoso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keness between the Indra-net and the modern internet as par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timat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society and ecological nature in relevance to the inseparability between whole and part, and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faiths in relevance to equality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Keywords: Indra-net, the inter-net,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一、因陀罗网与万维网
在华严思想中,因陀罗网境界是用来表示其圆融无碍思想的一个重要词汇。因陀罗本是印度传统的神灵之一,佛教将他作为众天神之一。因陀罗网就是帝释天宫殿中所悬挂的宝珠之网。慧苑在《华严经音义》中说:“因陀罗者,此云帝也,帝谓帝释。网谓帝释大衙殿上结珠之网。”这个宝珠之网,互相映射,重重摄入,无穷无尽,被华严宗用来比喻事事无碍的圆融境界。同时,因陀罗网境界也是华严宗重要思想“十玄门”之一。华严二祖智俨对因陀罗网境界作了如下的解释:
因陀罗网境界门者,此约譬以明。……今言因陀罗网者,即以帝释殿网为喻。帝释殿网为喻者,须先识此帝网之相。以何为相?犹如众镜相照,众镜之影见一镜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
智俨这里把因陀罗网比喻成镜子的互相照射,互相融摄,来说明因陀罗网境界重重无尽特点。其后,法藏也经常应用这个比喻。《宋高僧传》中说,法藏为了那些不理解“天帝网义”等华严圆融境界的人,做了一个实验,用了十面镜子,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各放置一面镜子,然后在上下两个方位也放置一面镜子。十面镜子之间都距离一丈左右的距离,镜面互相面对。在镜子的中央点燃了一个蜡烛,此时观看者就会发现光影交互,重重无尽。当然,法藏除了应用这个比喻外,还经常使用狮子的比喻。据说法藏为武则天讲授《华严经》时,武则天对于华严中的这个佛果境界无法了解,“于此茫然未觉”,于是法藏就以大殿前的金狮子为喻,为武则天做了解说,成了《金师子章》一文。其中对因陀罗网境界做了如下的描述:
第四因陀罗网境界门者,谓师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师子。小法中含大法,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一茎毛中,各各显露皆有无边师子。一事中含多事,一多顿现。
一一毛头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茎毛中。如是重重无尽,多入一无碍,若帝网之天珠,故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法藏这里以金狮子的各器官乃至一一毛发皆包含无尽的金狮子,来说明因陀罗网境界的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圆融状态。
无论采用何种比喻,要说明的道理其实只有一个。宋代华严宗僧人晋水净源曾说:“法非喻不显,喻非法不生。是故至人,见一真之性匪殊也,故用金师子以况之。”这就是说对于悟解了因陀罗网境界的人来说,无论用金师子,或者是其他的比喻,所见无非是一种真实的本体的表现。因此,基于“一真之性”而得以实现的因陀罗网境界中,就应当包含以下的几层含义:
第一、开放性。因陀罗境界是一个开放的宝珠之网,因为它是没有尽头的。借用帕斯卡对于数学上无限性的论述,因陀罗网的无限性同样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可以从认识上确认这个宝珠网的无限性的存在。二是这个无限性的限度是什么又是无法认知的,只有佛智能了知。凭借前者,我们可以把我们所知的一切存在置于这个重重无尽的网络中。而因为后者,我们也可以设想任何一个个体可以被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