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与电记录方法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刺激与电记录方法学

细胞外电极对探测动作电位形状的变化无大价值。 原因: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容积有限,电场中的电流线会被压缩而变形,血管、结缔组织等结构的导电系数不一致,加上不同的神经元的活动不一定是同步的。这样胞外电极记录的电流大小和波形会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当电极与活动细胞之间的相对位置稍有变化,所记录的电位大小和形状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细胞外微电极一般主要用来测量细胞放电的准确数目, 而不能提供当单个细胞放电大小的可靠资料(定性)。 中心思想 请在此处添加本课中心思想具体内容 中心思想 请在此处添加本课中心思想具体内容 记录电极一般采用盘状电极(动物实验中可采用针型电极或银球电极),置于头顶部与外耳 孔之间的大脑半球外侧面顶点向外7Cm,向后2Cm处(刺激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或置于顶点向后2Cm处(刺激下肢神经)。无关电极可置两耳或乳突部位。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异常率较脑电图低,但有些病例脑电图正常而大脑诱发电位异常。它可以反映出特异性传导通路的机能状态。 SEP各波的命名有很大的变化。有的作者用P1、N1、P2、N2,也有的用各波最常见潜伏期的毫秒数如P14、N9、N20等来标记Eps。 单极引导法:记录电极通常置于10/20法的O1、O2部位,无 关电极置于耳部或乳突。 双极引导法: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可用C3-Cz,C4-Cz等。 观察指标: 基本波形:刺激后50~500ms反映皮层功能的晚成分。 潜伏期:P1、N1、P2、N2、P3。 附加指标: N1-P2、P2-N2、N1-N2、N1-P2、P2-N2比值。 10~20系统电极配位法 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使用的标准脑诱发电位配位法。 10~20法,出于头颅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采用百分数表示距离(即10%和20%)计算电极安放的位置。电极名称与解剖分区相符。 该方法采用3条标志线: 矢状线又称前后中线 ,从鼻根到枕外粗隆; 冠状线,从左外耳孔经顶部Cz到右外耳孔; 颞侧线又称侧连线,从FPz到Oz引两条分别经左、右 外耳孔所连的半环形线。 本 课 作 业 请在此处添加本课作业一。 请在此处添加本课作业二。 请在此处添加本课作业三。 * * 3 mol/L KCL 导电性:微电极内充灌盐溶液 玻璃微电极 2%旁安天蓝 0.5 mol /L 醋酸钠(PH 7.7) 标记电极尖端位置 通阴极电流2~10μA/min 铂丝 微电极电阻:5~20 M? 电阻过小: 〈 1-2M? 表示电极尖端可能折断; 电阻过大: 〉20 M? 表示电极中可能有气泡。 细胞内记录: 10-20 M? 细胞外记录:5-6 M? (2)金属微电极: 优点:电阻低,机械强度高。常用作慢性埋藏电极。 制作较复杂,常用钢、钨(直径0.23~0.25mm), 其中钨丝金属微电极较为常用。 三、电压钳技术 (The Voltage-Clamp Method) 离子通道 } 细胞膜 离子流 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 + + + - - - - 膜电位 电压钳技术 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平 了解各种离子在细胞活动过程中的跨膜规律 将欲研究的单一离子流从众多复合的离子流中分流出来 电压钳:定量测定细胞兴奋时的离子电流的方向、振幅和时程。 负反馈放大器 电压钳技术的局限性 电压钳是通过控制膜电流研究离子通道. 1)不能测定单一通道电流,因为钳制的膜面积 较大,包含大量随机开放或关闭的离子通道; 且背景噪音大,可掩盖单一通道的电流; 2)对体积较小的细胞进行此实验技术上有困难 (单个细胞上需放置两根电极). 膜片钳技术(The Patch-Clamp Method) 1-3个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模型的提出及实验证明 20世纪60年代, Hodgkin 和 Huxley 利用枪乌贼巨大轴突,分析了动作电位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Na+ 、K+ 通道模型。 1972年:Katz在对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研究中,记录到 n型Ach受体(nAchR)离子通道的电导、平均 开放时间和开放频率。 1976年:Neher和Sakman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到nAchR单个 离子通道电流,并因此获1991年度诺贝尔奖。 1981年:Miledi将生物合成的nAchR的cRNA注射到非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