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准高考)语文全程总复习模拟检测{二}
语文全程总复习模拟检测(二)
一、现代文阅读
在中国近世哲学与思想史上,区域性思想流派的形成与互动是一个非常显见的现象,整个近世思想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亦因此得以建构与演化。从长时段的视域来看,比如从宋一直到清,乃至清末民初,浙学显然在其中扮演了极具特色而又极富活力的角色。在长达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要对浙学作出某种形态化的界定,事实上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是,颇具意味的是,浙学在自身演化的每个阶段,却常常或建构已有的传统,或表达共同的识见,或追步前人的志业,从而有意无意地保持着浙学的连续性。比如叶适对北宋永嘉学术的梳理,无疑是在建构已有的传统;王阳明对文中子王通的高度肯定,足以让人回想起陈亮的识见;黄宗羲题其书斋为“续抄楼”,正是要接续黄震的学术;以至于清末民初孙诒让、章炳麟对浙学的整理与振扬,不仅见于学术,而且呈于实务。毫无疑问,在这种不断的回溯过程中,既使得区域性的思想传统得以赓续,又意味着浙学确实具有着自身的精神维度,思想者们沿此维度展开他们的论学,表证他们的关怀。尤有意味的是,在今日浙江,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商人,这一传统依旧,而且不断地被呈现出来。
然而,充满戏剧性的是,浙学的精神维度似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巨大的分裂,因为其指向分别是外在的活动与内在的精神:事与心。叶适在《温州新修学记》中对此表述得非常清楚,他追述永嘉之学的由来,将其精神关怀并列地概括为两个反向的维度,即内向的“必兢省以御物欲”与外向的“必弥纶以通世变”。但是,叶适在作出这样的梳理时,显然没有因为永嘉之学具有这样反向的精神维度而表现出丝毫的紧张,恰恰相反,他的阐述显得他完全视其为应然。这意味着,心与事反向的精神维度,其分裂只是表面的。在浙学的思想世界中,心与事的精神维度的反向性实质上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其表面的反向恰为之打开了极大的思想空间,构成了必要的思想张力。心与事的反向诉求没有构成精神的分裂,相反,彼此恰成为对方存在与生长的前提与动力。
当然,如果考察具体思想流派的精神诉求,似乎仍然不可否认,不同时期的浙学在心与事的维度上呈现出了某种显见的偏向。比如由其名称即已表达的那样,宋代的事功学偏于外的事的成就,明代的心学重在内的心的确立。但是,在事功学与心学各自的思想中,这种偏向与其说是以另一维度的遮蔽为前提,毋宁说是逻辑地预设了另一维度的存在,因为无论是事功学,还是心学,都似乎强调此一维度的彰显恰是得力于另一维度的支撑,同时又促进了另一维度的延伸。它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显见的偏向,固然来自于它们的理论重心,但同样也不免是一种因名而致的误解。
(摘编自《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作者何俊,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学起源于宋代,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天,极具特色又极富活力,长达千年的历史使我们无法也无需对其作出形态化的界定。
B.浙学在自身演化的每个阶段,往往或建构已有的传统,或表达共同的识见,或追步前人的志业,从而保持了浙学的连续性。
C.浙学不断回溯的传统,使得区域性的思想得以延续,也使其具有自身的精神维度,为后学者展开论学、表证关怀创造了条件。
D.浙学思想世界中,心与事的精神维度的反向性实质上有内在统一性,表面的反向带来了极大的思想空间和必要的思想张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浙学等区域性思想流派的形成与互动是中国近世哲学与思想史上一个非常显见的现象,并深刻影响了整个近世思想文化体系。
B.浙学的精神维度从开始出现时就呈现出巨大的分裂,其指向分别是外在的活动与内在的精神,也即“事”与“心”两个反向。
C.浙学具有内向的“必兢省以御物欲”与外向的“必弥纶以通世变”这两个反向的维度是叶适在追述浙学精神关怀时作出的概括。
D.不同时期的浙学在心与事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偏向,宋代的“事功学”偏于外的事的成就,明代的“心学”重在内的心的确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适、王阳明、黄宗羲、孙诒让、章炳麟等历代学者对前人学说的肯定与继承,使浙学一脉相承,不断得以整理与振扬。
B.永嘉之学具有反向的精神维度在叶适看来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浙学心与事反向的精神维度的所谓分裂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C.心与事的反向诉求没有构成浙学精神的分裂,相反,这两个方面成为浙学存在与生长的前提与动力,促进了浙学的发展。
D.无论是“事功学”还是“心学”,在强调自身维度重要性的同时,不但没有否定另一维度,反而认可另一维度的支撑作用。
解析
1、A。“浙学起源于宋代”理解不当。原文第1段说明浙学发展历程时,“比如从宋一直到清”,只是以宋为例,并非说明浙学源起宋代。
2、B。“浙学的精神维度从开始出现时就呈现出巨大的分裂”理解不当。原文第2段认为“浙学的精神维度似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巨大的分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祭欧阳文忠公文)教学课件{共30张}.ppt
- (用)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ppt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2.1 阿长和《山海经》(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
- (离骚)PPT{完整}.ppt
- (福州第18届海峡国际汽车展执行策划案){31页}.ppt
- (离骚){人教版长太息翻译+背诵}.ppt
- (离骚){精品课件}.pptx
- (离骚{长太息……})教学课件.ppt
- (现代物流管理)第三章_仓储管理{课用}.ppt
- (秋兴八首){其一}.pptx
- DB34 344-2003 含清净剂车用无铅汽油.docx
- DB34∕T 1677-2012 三色堇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4 T 351-2003 山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34∕T 1229-2022 沿淮麦茬中粳(糯)稻旱直播生产技术.docx
- 聚焦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docx
- DB33 T 2134-2018 养老机构失智症服务与管理规范.docx
- DB35/T 2169-2024仲裁庭数字化建设规范.docx
- DB34∕T 1733.2-2012 塔山石榴栽培技术规程 第2部分:建园技术.docx
- DB3509_T 019—2024 海峡两岸银制饰品制作技艺术语对照.docx
- 跨境电商物流智能化智能调度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