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汉碑隶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汉碑隶书

楷 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 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楷书按字形大小可分大楷、中楷、小楷三种。从风格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南北朝,其中尤以北魏碑最著名,简称魏碑。二是唐代碑刻,又称唐楷。自唐代以后,楷书碑刻寥寥,只有宋代苏轼、蔡襄及元代的赵孟頫在楷书上有所建树。明清之后几乎无著名碑板可言,但元明清小楷却卓 有成就。小楷在楷书中比较特殊,从三国时的钟繇,晋代王羲之与王献之,至唐、元、明都有大家。所以楷书又可以分为魏碑、唐楷、小楷三个类型。 四、汉碑隶书 汉代是隶书发展的高峰,学习隶书一般从汉隶入手,汉隶分为汉碑和汉简。汉碑代表了隶书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清代朱彝尊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 方整、端庄一路 流丽、清劲秀逸一路 质朴、雄浑沉厚一路 《曹全碑》 作品源流: 全程《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高2.53米,宽1.23米。碑阳20字,行45字,碑阴题名5列。明万历初陕西郃阳(今合阳)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阳孔庙,明末断裂。1957年藏入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曹全碑》风格特征 用笔方圆兼备,以圆笔为主; 结字扁平匀整,舒展飞动,风致翩翩,美妙多姿,秀润典丽,是汉隶成熟时期飘逸秀丽一路书风的典型。 整体横成行,竖成列,飘逸秀美里有端庄沉劲的一面,娟秀清丽,神采华丽、秀美飞动,为汉隶中的奇葩。 历代评价 清朱彝尊道:“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 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秀韵则有《曹全》、《元孙》。(《广艺舟双楫》) 历代评价 清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称其“字法道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方朔认为:“《曹全碑》在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一大关键”。 清万经评:“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聚,洵神品也。” 隶书的特点 ① 字型扁方,左右舒展。节约简编,把字型压扁。左右分势,对称展开,形成内紧外松的结体。 ②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最能代表隶书特征,但在结构规则上要求“雁不双飞”, ③ 变圆为方,变连为断。将篆书中大量的圆笔转折变为方笔转折,不但去掉了篆书的弯弧笔画,还将篆书多处的连笔写为断笔。 五、临习方法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 3.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 4.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 (一)、隶书笔法特点 汉碑中最有特点的笔画是横挑,它一般是整个字的主笔,隶书的捺画也与挑笔相似,但隶书中几乎没有钩,以转笔弯曲代替。 1.横挑、捺挑 隶书的挑笔又称“雁尾”、“燕尾”,横挑起笔为“蚕头”。横挑呈水平波浪状,捺挑有斜度。 2.撇 它起着与挑笔均衡和呼应的作用,使字重心稳实。 3.横、竖 隶书中没有挑笔的横画呈水平状,竖画为垂直状。 4.点 隶书的点的形态变化不是很大,有斜点、捺点、横挑点,或用短横、短竖来代替。 5.折 篆书有转无折,折画是至隶书才产生的。汉碑的折往往另起一笔,也有直接转折的。 6.钩 严格说汉碑是无钩的,往往是省略或以其它笔画代替钩。 (二)、笔法训练典型范字 1.“寺”“等”横画飘逸,字体宽扁。 2.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