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节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讨论准备 1、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新古典经济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赫克歇尔-俄林的经济学说 1922年,俄林在其博士资格预选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初步大纲,成为他后来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1924年,在其博士论文及答辩中,他提出的贸易理论被认为是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区际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 1931年,他把自己的贸易理论体系进一步加以充实、修改和提高,完成了著称世界经济学坛的著作《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至此,最终形成俄林贸易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很快就被写进当时世界上一些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里,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 1917年,俄林进入斯隆德哥尔摩商学院,师从于赫克歇尔教授,由此培养了他对国际经济学的兴趣。 赫克歇尔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提出国与国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异,而成本差异又取决于各国拥有的生产资源的丰饶程度。p91 赫的学生俄林将这一理论嵌入一般均衡价格体系中,建立了一个贸易形式和贸易条件的理论框架。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发表了《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资源禀赋说。 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 (H-O)模型是对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约翰· 穆勒的“国际需求方程式”理论的一大发展。 图18—1表示两国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图中,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曲线Ⅰ、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能带来一国相同效用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它是由个人无差异曲线合成而来,且具有与个人无差异曲线性质相同的特点,例如在一个平面上有无数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表明整个国家效用满足程度越高。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图中只有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中曲线PPFA、PPFB分别是国家A、B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由于国家A劳动力充裕、国家B资本充裕;X商品劳动密集,Y商品资本密集,国家A生产的X相对较多、国家B生产的Y相对较多,这样曲线PPFA平而宽,曲线PPFB陡而窄。 里昂惕夫之谜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国应出口能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当把这一理论应用于资本充裕的美国时,无疑美国的贸易格局应该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从理论上也相信这一结论。 1954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和1951年的统计资料,运用自己研究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赫克歇尔-俄林原理进行验证.他选择了200个行业中最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产品,比较了每生产100万美元出口商品所需要的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以及每生产100万美元与进口相竞争的商品(即进口替代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 验证的结果令人吃惊。 1947年,美国的进口商品生产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要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所用资本多出3094.即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 华西里·列昂惕夫(1906年—1999年),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 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华西里·列昂惕夫 (5)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这一理论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两个与以往理论不同的假设上: (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具体讲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 对里昂惕夫“谜”“悖论”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推动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应如何解释这个被普遍认为正确的理论却又与现实相矛盾的现象,这就成了一道人们多年争论不休的难题。 关于里昂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