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一轮三维生物教师用书{江苏专版}PPT格式可自主编辑课件必修3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中①、②、③均是灌木能大量快速形成优势种的主要原因。而④是灌木群落形成后的特点。 答案: A 答案:D 13.已知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 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解析: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 答案: B 14.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76 56 30 30 28 总计 23 14 0 0 0 乔木 19 12 4 3 0 灌木 34 30 26 27 28 草本 40 25 15 4 1 物种数量 年数 植物类别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出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15.(2012·新课标全国卷)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 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________。 [课堂考点集训] 考点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1.下列描述不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 ) A.森林树木的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B.磷虾数目减少导致企鹅数目减少 C.农田里有各种不同的生物 D.不同农田中水稻的种植密度不同 解析:森林树木间隙中有灌木和草丛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特征。磷虾数量减少导致企鹅数目减少,属于群落的种间关系。农田里有各种不同的生物属于群落中生物类群的丰富度。不同田地中水稻的种植密度不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案: D 2.(2013·南京、盐城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若在干旱地域,演替的结果难以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群落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 答案: D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解析:该岛屿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因此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B 答案:AD 5.下表为某退耕林地在恢复阶段的研究数据,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度(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A.退耕林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退耕林地乔木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C.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加快 D.退耕林地中植物种类增加,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关系 解析:退耕林地中保留有植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资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对比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