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判方法论0609
批判 方法論 0609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by Donald E. Comstock(1994) In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過去少有人關注批判研究的「方法」 Frankfurt school對實證研究的態度游移 Frankfurt school自30年代起疏遠於政治活動 本文寫作架構 初步討論為何批判得要有個批判的方法 指出實證社會科學與批判社會科學的差異 就批判取徑如何選擇問題、架構及評估理論、散佈研究發現,提出一具體的步驟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為何需要批判的研究方法? 理論與方法分不開,無法直接套用實證社會科學邏輯來研究新議題暨發展批判社會科學 學院中的批判理論與新馬分析離人們太遠,並僅增益理論知識而無政治實踐,這常是因為後者無意識地採用了實證科學的認識論 批判社會科學的功能是增進社會行動者(作為社會歷史過程的主體而非客體)意識到矛盾條件,而那通常為被每日生活的理解蒙蔽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批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將人們從對於什麼是真正且可能的意識型態概念中所解放 實證的經驗主義預設社會是系統觀察下的中立資料,技術壟斷的意識型態反映並穩固了壟斷及國家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它否認社會歷史的建構性,這使主體與各種制度疏離 批判方法則將社會視為人類建構,且人是去建構的主體,立基於與主體的對話(而非實驗操弄)上,透過主體主動的自我理解及集體自我型塑,企欲振興道德論述及革命行動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實證/批判社會科學的差異 啟蒙,認為真知是解放人們的有效工具,但當代實證科學排除此種旨趣,並認為科學中立(亦可用於壓迫),預設了知者/所知、主體/客體的二分;批判科學是對此形象的歷史矛盾,並與前者有下列歧異: 社會及人之本然 知識及社會係如何構成 科學對社會過程解釋所必須採用的形式 社會科學家的角色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社會及人之本然為何? 實證視社會為客觀,認為去歷史的力量限制了人類行為。批判則視社會為建構,且可因人們對歷史過程及結構的進步理解而改變;實證視人為是恆定資料,批判則指人在改造社會時也改變自己;實證視社會具有事物性質(物化),批判則反省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疏離;實證因其預設不能為基礎的社會變革之用,批判則自覺參與社會結構及集體意義重建,指出社會過程歷史發展的可能性 此差異導致對社會科學知識看法不同。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社會科學知識的組成 實證指知識由對客觀現實之經驗觀察的理論秩序構成,主張價值中立於事實、理論自外於實踐,潛在以對自然的工具控制之預測為合基礎,而其研究成果常為宰制階級服務 批判指知識有技術控制、詮釋(相互主體對規範、價值、意義的共識)及解放(批判意識型態暨改造社會)之用。拒絕將當前社會實踐視為驗證判准,而欲使主體的意識型態得到啟蒙,其知識非中立,且有對象性,其概念、資料與理論由歷史目標及主體目的來驗證,而批判中也連結了理論與實踐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科學知識的形式 實證假定單一解釋適用所有、演繹、因果法則及涵蓋率,驗證與預測為尚。研究行為。 批判挑戰前述解釋或然率模式典範。研究行動。強調結構(人為)與行動的辯證(非機械性)。指預測只有在意義不變下可能、社會改革是意義與實踐的創意產物。其分析含-結構及其宰制意義使行動者意圖無法在脈絡中達成,當中,強調行動的無預期結果將帶來社會條件之變革,而愈無法使意識型態與主體經驗相合,矛盾便發生,並導向危機及政治行動。社會改變的程度,視進步與保守雙方的衝突結果而定,此外,無法預測改變與衝突何時發生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社會科學家的角色 傳統社會科學家否定知識的政治面、將自己(去政治、價值中立、解釋)與政治行動者(表達價值與利益、開藥方)的角色分開 批判社會科學家為參與者,但要決定為誰服務,知識在實踐中,實踐亦受社會科學理論影響,理論/行動不可或分,其合法行動在參與進步啟蒙的集體當中展現,會考量受壓迫主體位置,及該位置可能的價值與行動,並強調歷史性、區分宰制者與壓迫者,且認為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及判准,要使人們重新認識社會非天成。至其真實性的判准則是理論主體的反應,是否參與對話暨自覺的行動 A method for critical research 批判研究的步驟 批判起於日常問題,從由啟迪主體認識社會限制及行動方案。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职入学考试英语复习指导丛书—语法专项训练教学课件(第四章数词).pptx VIP
-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课标版).pptx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pptx VIP
- 丹方模拟器1.32(新增龙宫草药)(1).xlsx VIP
- 等一朵花开读书分享PPT.pptx VIP
- 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SSC)..doc VIP
- 【免费】小学一年级数学“凑十法”练习题100道 .pdf VIP
- 幼儿园装修工程实施方案(模板范文).docx
- 高中物理必修二学历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