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生存定律--使人生永动的势能.docxVIP

程序员生存定律--使人生永动的势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序员生存定律--使人生永动的势能

程序员生存定律这系列的目录在这里: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喜欢从头瞄的,可以移步。------------------------------------------------------------------------------这篇说的是精神,比较务虚,不感兴趣的可以略过。在国内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高中打了鸡血一样使劲学习的人,到了大学往往会放松下来,跑去享受生活了,大学里打游戏、打牌、临考冲刺的大有人在。这倒也在情理之中,高中不学真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真就完蛋了;大学不学,只要能毕业,大致还能找到工作。但人生是场长跑,稍一停顿,后面的人就嗖嗖的窜到你前面了,虽然你不一定能看得到到底是谁。这很像龟兔赛跑,但为了避免不成为那只兔子,单靠口号层次的主观意愿是不行的。停下来的人其实很多,有的人停在了大学里,有的人停在了小有成绩之后,而为了持续前行而成为高手,那首先要给自己找个动力源,而要想找到动力源,那么首先要拷问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山学艺,为什么要成为高手。1.?纯物质上的驱动力如果回看历史就会发现历史记下名字的人(孔子、商鞅、汉武帝、李白、王安石等等),往往具有一个共通的特征:他们具有澎湃的生命力,绝对不是每天混混日子的人,虽然生命力的表现往往不同。这似乎和好人坏人,理想高尚与否无关,必须的只是这个人要有所执著,并持续的运用你的脑力、体力去做某件事情。而一个人要想有所执著,那就必须有一种持续存在的驱动力。在这个时代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第一驱动力无疑是物质及金钱,但这似乎只可以做起点而不能做终点。这就和梁山好汉一样,最开始没准只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聚了义之后,则要考虑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这类比较高端一点的事情了。组织行为学中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结论,美国人的研究显示,当年薪超过40000美元后,薪资将不再是工作满意度的核心支撑因素。在中国估计相差不大,20万以上年薪的人,往往需要寻找其他的驱动力。否则这个时候程序员会处在一种瓶颈状态: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比如:住房、汽车等),但更高一层的物质需求又很不现实(比如:别墅、游泳池等)。这个时候单纯的物质支撑会让生命力变的萎靡,人也就会变得无可无不可,工作中即不会很高兴,也不会很不高兴,每天也只是例行公事。接下来人生就会开始下滑,倒霉的话还会失业。等到困境真的来了,再想振作,却没那份儿心力了。在2012年11月,新闻报导百度总裁李彦宏先生在公司内呼唤狼性,排斥小资。具体来讲,呼唤的是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排斥的是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的态度。这事情的是非很复杂,这里略过不提,反倒是百度这一行动本身说明公司里确实容易存在一种生命力萎靡的状态,这点甚至让CEO忍无可忍。2.?兴趣的力量如果说纯物质上的驱动有一定局限性,那么兴趣又如何?当问及一个人为什么从事软件开发时,很多人会回答是:兴趣。但人们这么表达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常说的这种兴趣是一个不怎么靠得住的驱动力。这种兴趣往往是一种一时的好奇心,而不是与自己性格特质相契合,可以用来给生命解闷的那种兴趣。总的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次的。比如看到一个游戏比较酷可能想玩玩,看别人写博客,自己也写几篇;另一种则是深层次的。比如:爱因斯坦你不让他思考,他可能感觉活着就没什么意思了。找到后一种兴趣的人是幸运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所以一般所说的兴趣都是前一种,尤其是即将毕业和刚毕业不久的人。真正做软件产品的时候,牵涉的往往是大量比较繁琐的细节,大多时候脏活、累活、苦活远比看上去风光的活,有趣的活多。具体一点讲就是,可能需要面对比较垃圾的既存代码,可能要面对不怎么负责的同事,无理的需求变更,十分紧张的日程等。除非你做的是很高端的研究。这些东西本身并非是很有趣的,它们很快会让初始时的一点夹杂着好奇心的,浅层次的兴趣消耗殆尽。最初印象和实际的偏差很可能是造成某些程序员提前退场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原生态的兴趣消失后,又没有其他支撑点的话,人就越来越会像机器人,并可能会厌恶自己的生活。因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而工作本身又是如此的无聊。所以故事到兴趣这里并没有结束,还需要继续找寻驱动力。当然很可能以兴趣为出发点而找寻其他,最终反倒又回到起点,这是人生常态,倒不值得惊讶。兴趣、体力与智力人和人之间的体力往往相差不大,但智力的差异却往往不可以道里计。所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半天种一亩地,一个不太熟练的忙和一天大致也可以搞定一亩地。纯体力上不太拉得开人的差距。而智力则不一样,人的智力容易有数量级上的差异。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朗道将世界上的物理学家从一级到五级分为5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贡献差一个数量级。朗道认为自己是2.5级,获得诺贝尔奖后,才把自己生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