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西大学农学院 农学专业 农业昆虫学各论 复习资料.doc

广西大学农学院 农学专业 农业昆虫学各论 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大学农学院 农学专业 农业昆虫学各论 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 各论 第八章 水稻害虫 一、水稻的生长阶段 水稻的生长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苗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 . 2.分蘖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 3.拔节期: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时。 4.孕穗期 :幼穗分化时期 5.抽穗期:圆锥花序继续伸长直到其大部分或完全从叶鞘中抽出。 6.扬花期:小花张开,花药因雄蕊伸长而从花颖中伸出 . 7.结实期:从出穗到成熟。 二、水稻害虫种类  食害稻种的:稻水蝇和稻摇蚊; 害根的:稻根叶甲、稻象甲; 钻蛀茎秆的: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秆蝇、稻瘿蚊等; 刺吸茎叶的: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白翅叶蝉等,锉吸的有稻蓟马等; 咬食叶片的:稻苞虫类、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粘虫、稻负泥虫、稻蝗等; 在穗部刺吸为害的:稻黑蝽、稻绿蝽等。 除直接为害外,有些刺吸式害虫如叶蝉、飞虱还传播病毒病。 第二节 水 稻 螟 虫 类 三 化 螟 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和为害 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我国南方稻区皆有分布,是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的重要害虫。国内分布北界为山东烟台附近(38?N)。单食性害虫,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转株为害还能形成虫伤株。 白穗 枯心苗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0~13mm,翅展23~28mm,体淡黄色。前翅黄白色,中央有 1小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撮黄褐色绒毛;雄蛾体长8~9mm,翅展18~22mm,体 灰色。前翅淡灰褐色,中央黑 点不明显,自翅尖指向后缘近 中部有1条暗黑色斜纹,外缘有 7~9个小黑点。 卵 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表面有黄褐色绒毛。卵块中常有3层卵粒。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褐色,后变灰色,将孵化时呈黑色。幼虫:长江流域4龄为主,南方稻区5龄。 幼虫 初孵幼虫称“蚁螟”,3龄头宽0.44~0.70mm,体黄绿色,前胸背板后缘中线两侧各有1扇形斑,背面正中背血管清晰可见;4龄头宽0.65~1.18mm,体黄绿色,前胸背板后缘中线两侧各有l新月形斑,腹足趾钩21~27个,排列成单序环;5龄腹足趾钩29~32个。 蛹 雄蛹长约12mm,较细瘦。初为灰白色,后转黄绿色,将羽化时变为黄褐色。前翅伸达第4腹节后缘,中足伸达第5腹节,后足伸达第7、8节。雌蛹长约15mm,较粗大。腹部末端圆钝。中足接近前翅,后  足伸至第6腹节。 三、生活史和习性 1.发生世代 在我国三化螟分布区内,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从南向北或从平原向高原逐渐减少,有2~7个世代的变异。华中各省大部、华东中南部、台湾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一部分、广东、广西北部,发生4代;广西中部、西部、南部一年4~5代。 2.越冬 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越冬前体内含水量降低,脂肪量增加,体液变绿。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向茎下钻行,蛀入土表稍下的茎节内,或吐丝附着在地下茎的内壁上,作丝隔保护自己,在其内越冬,丝隔可多至7、8层。幼虫多选择不易枯死的主茎越冬。越冬过程中体内脂肪量渐少、含水量上升。极少数未及茎基而被收割留在稻草中的幼虫次年2月前都会干死。 次春气温在16℃开始化蛹,化蛹前,在近泥面处将稻茎咬成一个圆形羽化孔,仅留一层极薄的皮以防水分侵入,然后作白茧化蛹。 3.习性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白天静伏在稻丛间,黄昏开始活动,以夜间7~8时活动最盛。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开始交尾,次日产卵。产卵期2~6d,羽化后2~3d内产卵最多。每雌可产l~7块卵,平均2~3块,每卵块含卵粒数50粒左右,并逐代增加。卵块多产于叶片上,秧苗期产在离叶尖6~10mm叶片正面;分蘖期多产在稻棵外围第3~4叶片反面;圆秆拔节到抽穗期多产在稻棵外围第2~4叶片反面。 3.习性 幼虫:螟卵多在清晨和上午孵化。初孵蚁螟先在稻株上爬行一段时间,后多数爬至叶尖,吐丝随风飘散至周围稻株蛀茎为害。从孵化到蛀入需时30~50min。 蚁螟的蛀入成功率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 1.苗龄小,脉间距离狭窄,蚁螟必须咬破维管束方能侵入,侵蛀时间长,侵入率低;苗龄大,则侵蛀时间较短,入率较高;  2.秧田移栽期,因农事操作,幼虫死亡率高;在分蘖期,植株组织柔软,叶鞘包裹疏松,蚁螟易于侵入形成枯心; 3.圆秆拔节期有多层叶鞘紧包茎秆,组织较坚硬,蚁螟侵入困难; 4.孕穗至破口露穗期,此时只有剑叶鞘包住穗苞,比较柔嫩,蚁螟容易从剑叶鞘或合缝处钻入,先蛀食花蕊,穗抽出后,幼虫发育至2龄,从小穗中爬出,下行至穗颈基部蛀入,形成白穗; 5.水稻抽穗后,茎秆组织硬化,蚁螟就不易侵入。 3.习性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