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立云老师浅论玉衣的发展与消失过程
许立云老师浅论玉衣的发展与消失过程? ? ? 淮阳北关东汉陈王刘崇墓,出土有大量的银镂玉衣片,显示当时刘崇下葬时穿着有银镂玉衣,只不过后来该墓被盗,以至于仅剩一些玉衣片了。刘崇死后用华丽的银镂玉衣作殓服,足见汉代贵族对玉的重视和对玉衣的推崇。那么,玉衣是何时产生的?又是怎样消亡的呢?本文试作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用玉做衣服呢?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定义:“玉,石之美者。”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玉以其独特的材质、色泽成为“石之美者”,加上玉材加工难度非常高,故玉器在被视为珍宝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含义,如玉的“温润而泽”象征着“仁”,“缜密似粟”象征着“智”等。佩玉为饰在商代已成为一种时尚,到了周代,人们更赋予玉器种种神秘的道德色彩,把玉与礼联系起来,认为君子的德行就应该像玉一样高洁,所以才有“君子必佩玉”的说法。那时君子在划分的时候,人的德行并不是主要标准,只有地位才是真正的标准,所以只有地位高的贵族才能佩玉。对玉的敬重与崇拜进一步发展为玉能防腐,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不朽”,故玉除了日常生活中可以佩戴外,还可以殓尸、辟邪。自古以来就有用玉陪葬的风俗,其中最隆重的就算玉衣了。? ? ? 作为葬服,玉衣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考古资料考察可知,早在西周晚期虢国墓出土的缀玉丧服,由前胸的一套玉佩和缀于衣服各部位的玉器组成。东周时期就有在死者脸覆以玉面幕,身上敛以缀玉衣服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在死者的身体部位经常发现有长方形或长方形带齿边的玉片,它们都有穿孔,有的玉片做成眉眼鼻口的形状并按五官的位置排列以象征人的脸部。“从石片的穿孔和排列位置看,可能是先将石片按一定形式缀附在织物上,然后覆盖在死者脸上。”①这些可以看作是“玉衣”的滥觞。? ? ? 关于玉衣,卢兆荫先生的定义是:玉衣,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又称“玉匣”,“玉柙”或“玉箧”。完整的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相似,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组成,裤筒手套和鞋子都是左右分开的。玉衣由许多玉片组成,玉衣之间用纤细的金丝、银丝或铜丝加以编缀。以玉衣为殓服,可能是想达到尸骨不朽的目的。②这是基于考古出土资料对玉衣及其外形所做的定义。? ? ? “玉衣”一词最早见诸记载是在汉代。《西京杂记》载:“汉帝送死,皆玉衣玉匣,连以金缕”。《汉书˙霍光传》:“光,赐金钱,绣被百领,衣五十匧(同箧),壁珠玑玉衣”。据出土资料可知,玉衣可能出现于文景时期,它是汉代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使用的葬服。? ? ? 三代至汉是中国古代用玉制度产生发展并达到高峰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大转折,传统玉器中的礼玉制度逐步走向衰落,以玉衣为主体的葬玉制度则逐渐发展成熟并达到高潮。那么,为什么在汉代会出现用玉衣作为敛服的高潮呢?? ? ? 首先是汉代社会思想的变迁。汉代社会思想有三大特点:一是汉承秦制;二是汉继楚续;三是尊崇儒术。这对汉代玉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 汉继楚续,楚国地处偏远的西南地带,自古就信仰鬼神,认为人死后还能再生,或者说人死后还要在阴间过着正常的生活。汉代统治者希望死后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及其大臣大多出身于楚地,他们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加上当年张楚政权在灭秦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促使了汉初统治者对张楚政权的十分重视。所以玉衣最先在楚国使用并获得发展,其它地区受楚国的影响也开始使用玉衣敛葬。? ? ? 汉代独尊儒术的思想也推动了玉衣制度的发展。到了汉代,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同时,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极力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就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社会上一些人标榜“孝道”,往往对死去的人实行厚葬,甚至出现“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现象。加上统治者为了炫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服饰不是表示统治阶级的威严就是表现他们的奢侈享乐生活,不是宣扬忠孝节义等就是祈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在这种思想一时的支配下,玉衣成了汉代王公贵族特有的葬具,他们希望死后能不腐烂,并永远享受其荣华富贵。? ? ? 汉代社会厚葬之风盛行,用玉衣殓尸,耗资惊人。它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推算,当时一名玉工制作一件玉衣至少要花费十年的时间,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要的费用几乎相当于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另外,对玉器、金属加工等手工业技术要求甚高,发达的经济和充足的社会财富是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汉代冶铁技术发达,铁工具普遍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更加富庶繁荣,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发达,这为玉衣的制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 ? 不过,从汉代的社会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