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母规》悟三点体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父母规》悟三点体会

读《父母规》,悟三点体会 2014年3月,我无意间被微信里曲莫老师在济宁讲座的内容深深吸引,从此结缘《父母规》。这一切的机缘巧合,令我感到又幸运、又激动,因为我幼儿园的家长学堂正因内容而“纠结”。我们的幼儿园学习传统文化已有10年,但在如何引导家长方面却很茫然。如果只是沿袭传统文化,对于时尚的80、90年代出生的家长无法与他们的思想对接;如果只是借助西方的心理学似乎又不能解决根本的教育问题。而《父母规》则将东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品德教育与西方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基础的能力教育相结合,集古圣先贤之教育与当代中西方家庭教育学之精华。我突然感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道”,西方的教育为“术”,“道”“术”结合,即容易对接,又系统全面,使我看到了希望。 2014年5月,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也让我走出迷茫。为了更好发挥家长学堂的作用,我开始仔细研读《父母规》,学习《父母规》新浪博客的每一篇文章。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每个家庭必须和谐,家庭的和谐缘于人内心的和谐。也就是《大学》开篇所说: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学习《父母规》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易经》说:“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男女正则家道正,”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一语中的,把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表达得一览无遗。而斯特娜夫人更是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更是直接道出了有什么样的父母便有什么样的孩子的真理。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便是注重于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特别重视后代教育,晚年他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还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父母规》告诉我们,人是在关系中成长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成长的,即:“长幼侣,三良师,伴我行,明明德”!夫妻与孩子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个人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应该是相等的这样的关系,才会平衡,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过于紧密,孩子被疏远,被冷落,那么孩子就会孤独,失落,缺少安全感。长大后容易情绪低落,对人缺乏信任,习惯于与人保持距离。而目前常见的一种家庭关系是:丈夫忙于工作应酬,居家时间太少,夫妻关系冷淡,而母子关系过于亲密这种家庭模式的弊端也不可小视。父亲“存而不在”,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妻子感情失落,会通过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来获得补偿。这样的模式,多会加重孩子的“恋母情结”,易形成依赖型人格特点,独立性差,难以适应环境。 夫妻关系孩子。家庭就是孩子的小社会,父母之间的相处,就是孩子的一门潜移默化的“修养课”。孩子本能模仿,形成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夫妻恩爱,相互尊重,孩子彬彬有礼,富于爱心家庭,性格乐观,自信,遇到困难,积极应对夫妻关系紧张,不良,孩子家庭中吵闹冷战孩子压抑恐惧自卑对立,或暴力严重者,孩子在家庭之外寻求慰藉,出现早恋网瘾等 夫妻关系是孩子将来婚姻模式的启蒙。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状态,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印记,影响到将来对待异性的方式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如果父母的夫妻关系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