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足迹心传—探寻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古有才女苏蕙弄机杼纺奇文今有足迹心传三下乡扬技艺】.docxVIP

陕西科技大学—足迹心传—探寻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古有才女苏蕙弄机杼纺奇文今有足迹心传三下乡扬技艺】.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科技大学—足迹心传—探寻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古有才女苏蕙弄机杼纺奇文今有足迹心传三下乡扬技艺】

武功南可记——记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赴陕西——“足迹●心传”——探寻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实践团实践活动古有才女苏蕙弄机杼纺奇文今有足迹心传三下乡扬技艺【引子】乙未年间,听闻武功以织布为业。遂前行,忘路之远近。阡陌交通,小道荫荫,复行二三里,渐闻机杼声,巧妇当户织也。【实践活动】“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男耕女织的时代,这种给人自然、和谐印象的劳动场景再平常不过,而现如今却很难见到。7月26日,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赴陕西——“足迹心传”——探寻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实践团一行11人来到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陕西手织布第一村南可村进行实践调研。这里,有着最传统的土织布技艺,全村共有织机500多台,几乎村中每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都安置着一部织布机。实践团的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一来到这里就迅速结合出发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在村子里展开了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工作。通过调研,同学们得知灵巧的农妇在农闲时,便开始进行最传统的织布工艺。目前由于人们对土织布的价值和文化知之甚少,市场对其需求并不高,前些年当合作社统一收购时、现如今当有人特意订购时农妇们才会织不多的几件。队员们通过与土织布手艺人67岁的葛秋莲老人的访谈得知,老人从生产队时期便开始学习土织布这项手工技艺,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咯吱咯吱的织机声中,队员们认真观看记录着老手艺人进行土织布的全过程。面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们,老手艺人不厌其烦地配合实际操作进行着讲解。土织布这项手工技艺,需要手脚并用,手一推一拉,脚一踩一松,在娴熟有序的配合下才能织出不同的布样。身为机电学院学生的实践团队员们,对于土织布织机的运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奶奶还给队员们讲起了才女苏蕙的故事,她是历史上最早发明创造织锦的女工艺家,也是武功土织布的起源。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内心更加充满了对土织布技艺文化历史价值的感叹和对先辈们劳动智慧结晶的崇敬之情。【实践体验】为了更加深刻的体悟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队员们纷纷在老手艺人的指导下尝试了起来。队员侯孟波在老奶奶的指导下,开始了纺布的“艰难之旅”。他在掌握要领后,动作更加连贯,得到了老奶奶的表扬。队员侯孟波感慨道:“土织布的技艺工序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需要手和脚协调的配合。并不是说光有劲就可以了,还需要有巧劲,这样才能使织出来的布绵软、光滑。”日月如梭,老一辈人对于土织布手工技艺的继承,使得先辈们的劳动智慧结晶得以延续下来,机器化的生产固然能满足消费大众对布料的需求,但是机器制作的布料远没有手工织出的土织布手感好。 另外实践团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接洽,在开始此次实践活动之前,武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贞元中队的交警们也特意为实践团进行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叮嘱了在村庄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的交通安全问题。【实践感悟】在斑驳的岁月里,老一辈人用时光纺织出五彩的棉布,却渐渐地被我们遗失在角落。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不应单是老一辈人的默默坚守。我们在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上,丢失了最初的美好,是时候该去拾起。【新闻小贴士 武功土织布传统器具】纺车、线轮、织布机、棱子、捶布石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新闻小贴士 武功土织布工艺流程】土织布又名手织布,其技艺复杂,约有72道工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打筒 将染好的彩线装在纺轮上面,然后摇动摇杆将线缠在筒子上,直到筒子缠满彩线。2.经布将大筒子放在经摆上,之后引线(将每条彩线线头有序的拉在一起),将其缠在一个小轮子上,用一块大石头压住,为了使后续卷线时线不会卷曲。3.卷布将所有线头引出,并拉长线头将其缠在经棍上,再将经棍放置在经布架上,使所有彩线有序缠满经棍。4.穿缯子用钩子将经棍上的每一根引线头穿过一个缯子。并且不能遗漏任何一根彩线,不然之后会出现缠线情况,将线弄断。5架经棍,架缯子根据缯子和经棍的距离调整好线距并架好机子,到此为止所有织布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即可织布。【土织布故事】才女苏绘巧织璇玑图 回文诗感染浪子回头据文献记载,“手织布在武功起源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后稷‘教民稼穑’之后,农耕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男耕女织”的形式,手织布在武功开始兴起,流传于关中地区。东晋时期,武功才女苏若兰织出的回文诗流芳千古,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苏蕙,武功人,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苏蕙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远近乡邻将她的过人机智传为神话,富豪子弟上门求婚均被谢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父亲去法门寺逛庙会,遇到如意郎君窦滔。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但好景不长,某次窦滔借故违背苻坚派他攻打晋国的命令,苻坚一怒之下将其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一带)。窦滔走后,苏蕙日夜思念,每日写诗抒怀,年复一年,竟写诗七千九百多首。公元375年苻坚为了借助窦滔才略,便又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