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老文明时期水文大事记 1840年前
中国水文古老文明时期(1840年以前)
???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河流众多的文明古国。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余年历史中,有关开发河流水利、抗御洪旱灾害的斗争,史不绝书。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看,这些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每一次取得开发河流水利的成功或抗御洪旱灾害的胜利,都莫不与正确掌握与运用水文知识有关。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知道了“水性就下”的道理,而采取疏导措施取得了成功。李冰也“识察水脉”,修都江堰工程,立三石人水尺,建成中国最早为工程控制运用服务的水位观测站。《管子》中的河流分类、《诗经》及《书经》中的丰富水文信息、《吕氏春秋》及《黄帝内经》中的水循环论述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水文瑰宝。秦汉时代的测雨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中国测雨器的发明比西欧要早三百余年。随着全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为防洪、航运、灌溉应用的“水则”、“水志”普遍设立,增长了对河流水文规律的认识。汉代张戎对泥沙运动的精辟论述、王充对潮汐生成的正确解释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它们都是中国水文科技史上璀璨的篇章。
(一)秦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
??? 史前时期(公元前22世纪以前)
(1-1) 史前的水文考古
??? 距今约六千年前,半坡人定居在今陕西西安城东6公里处的半坡村。该处为河流二级阶地,下距河流较近,饮水方便,又有一定高度,不易被一般洪水所淹没,周围地形平坦,土地湿润肥沃,易于耕作,出入方便。证明半坡人选择居住地时,对旱涝枯洪水变化的认识已十分清楚。另据考古发掘,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在公元前35世纪~前30世纪时已有人工水井;浙江湖州市邱城遗址下层,有公元前27世纪的九条排水沟和两条宽1.5~2米的大型引水渠。说明这些地区的居民当时已知道引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传说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
(1-2) 中国最早的一次洪水记载
??? 据《水经注》卷十五·洛水载:“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河图·视萌篇》是也。”这是传说的中国最早的一次暴雨洪水记载。
(1-3) 大禹治水活动中的水文调查
??? 在公元前21世纪前的尧舜时代,传说在黄河流域发生大洪水。为制止洪水泛滥,尧召集部落首领会议,举鲧负责平息洪水灾害。据《国语·鲁语下》记载:“鲧障洪水”,采取水来土挡的方法,治了九年,没有成功,受到制裁。舜继尧位后,又举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禹联合伯益、后稷等部族,用“行山表木”、“准绳、规矩”等工具,“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改过去“障水”为“疏导”,终于把“浸山灭陵”的洪水,分疏九河,导流入于渤海,平治了水患。
夏帝癸十年(公元前16世纪)
(1-4) 伊洛河枯水
??? 据《竹书纪年》载:夏帝癸十年,“伊洛竭”。为黄河支流伊洛河发生枯水现象的最早记载。
商汤二十四年(公元前16世纪)
(1-5) 商汤大旱
??? 据《竹书纪年》载:汤“十九祀(商代称年为祀)大旱,二十至二十四祀大旱,王祷于桑林,雨”。为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最早的一次连旱记载。
商盘庚以后(公元前13世纪~前ll世纪)
(1-6) 甲骨文中的水情信息
???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中有大量水文、气象方面的记录。有小雨、大雨、急雨等定性降水的描述,还有洹水(今河南安阳河)发生洪水等的扑卜辞。不少卜辞中有“来自西(或东、北、南)”的记载,据考古学家考证,“”指传递情报信息的人。如从边防来或从河边来,传递敌人入侵的消息或洪水暴涨的信息。
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公元前989年-前988年)
(1-7) 中国最早的水文地理记述
??? 据顾实所著《穆天于传西征讲疏》(成书于1931年)中考证:由周史官记于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之际的《穆天子传》[于晋太康二年(281年)与《竹书纪年》一书同时出土于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古冢],以日记形式记述了穆王及随从于十三年闰二月自宗周(今河南洛阳)出发,经今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套入宁夏、甘肃、青海、南疆,西过帕米尔,经中亚,于十二月到达欧洲大平原之波兰华沙,休整三个月后,于十四年三月起程东归,十一月回到宗周,前后历时二年。沿途跋山涉水,行程三万五千里,所记经过之河流湖泊达19处之多,并记有雨雪风旱等天气情况。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水文地理游记著作。
周孝王七年(公元前878年)
(1-8) 长江、汉江雨雹成灾
??? 据《竹书纪年》载: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江、汉水,牛马死。”这是长江流域雨雹成灾的最早记载。
周代(公元前ll世纪~前6世纪)
(1-9) 《诗经》中的水文气象描述
??? 周代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泥沙、泉水、河流、天气等方面的记述。如“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