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志 第七卷 交通志 文学杂谈.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概 述 西宁历史悠久 。公元前 年 ,西汉武帝时建西平亭 ,东汉建 安 中设西平郡置西都县 。唐设鄯城 ,北宋定名西宁州 。元仍称西宁 州 ,明改西宁卫 ,清为西宁县 。公元 年青海建省 ,定西宁县为 省会 , 年成立西宁市 。在两千多年 的历史沧桑 中,西宁一直是 河湟地 区乃至青藏东部一带广大地域 内的政治、军事 、经济、交通、 文化 的中心 。四周与湟 中、大通 、互助 、平安 四县毗邻接壤 。东出 兰州可达 内地各省 、市 。西去柴达木盆地可通西藏 、新疆 。北连河 西走廊 ,南接河南 (黄南 )古道 ,历来是连接 中原与青藏高原 的枢 纽,向有 “海藏通衢 ”之称 。 西宁居住着 多个 民族 ,是一个富有多民族色彩的城市。来 自 天南地北 、五湖 四海 的各族兄弟 ,虽然风俗 习惯不 同,宗教信仰各 异 ,但他们世代 同地共居 ,为建设新西宁都做 出了贡献 。 战国初期 ,周贞定王时,被俘到秦 国的羌人无弋爰剑逃 回青海 东部 的河湟地 区,带来 了较先进 的生产技术 ,将秦地 的文化传入河 湟流域 。当地先 民羌人开始牧 畜、农耕 、役使牛马 。骑驮车载 ,沿 湟水两岸部落之 间,出现 了原始道路 。 秦 、汉开始 ,中原王朝在抗击北方匈奴南侵 中,为 “断匈奴右 臂 ”兵进河湟 ,继建郡县 ,军屯戍边 ,辎运频繁 。经过 四五百年 的 第 2 页 开拓 ,形成 了羌 中河湟古道 。河湟地 区与秦陇间交通运输 ,新建 的 亭燧 驿站、铺传 、桥渡等交通设施 ,得到了空前发展 。 魏晋南北朝时期 ,徙居青海地 区的鲜卑族吐谷浑政权与南北两 方政府平行交往 。交通上 由于贡使往来 ,中西僧侣往还 ,河湟道从 西平 (今西宁)延伸至西海 (今青海湖地区),进而北达敦煌 ,西通 若羌 ,又有西平张掖道 的开通 ,西宁成为丝绸南路上 的中间转运站 和交通枢纽 ,是 中原与西域诸 国东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 的通道 。 隋、唐两代 ,今西宁地 区接近吐谷浑和吐蕃控制地 区,隋炀帝 西巡西平 ,唐文成 、金城及弘化公主西嫁 吐蕃和吐谷浑 。迎送亲大 队过境 、信使多次往还 ,将河湟古道发展成为 自京城长安 ,经兰州 或枹罕 (今甘肃临夏 ),过鄯城 (西宁),远至西藏逻些 (拉萨 )四 千 多里 的唐蕃大道 。 北宋时 由于河西通道被西夏 阻隔 ,以青唐城 (西宁)为 中心的 唃厮 政权 ,采取对过境商旅友好相待 ,加 以保护 的政策 。当时除 军运浩繁外 ,茶马互市早 已开场 ,西域各 国商旅云集 ,青唐城成为 河湟地 区东西方商贸的中心,交通运输业再次兴盛 。 元 、明、清时期 ,西宁为西陲重镇 ,朝廷为控制西藏 、联结新 疆 ,多 以西宁为军事指挥 中心而频繁用兵 ,兵站迭增 ,长途军辎运 输更为繁重 。清朝 中央几次通过西宁迎送班禅 、达赖 出进西藏 ,西 宁 已成为在河 湟古道 、唐蕃 大道 的基础上形成入藏 官马大道 上 的 “海藏 咽喉 ”。 明代 ,在元西宁州城的基础上 ,建成了西宁卫城 ,四门贯通 ,城 市交通道路基本形成 。 自汉 以来 的两千多年 的历史变迁 中,西宁交通虽屡遭战争 的破 坏 ,然而 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的需要 ,交通道路不断得到新 的 发展 ,逐步形成 了以西宁为 中心的羌 中河湟道 、西平张掖道 、鄯城 逻 些道、西平西海道 、西平 山南道 、西平枹罕道等古道 的连接 。西 宁 已是环形 网状交通道路 的中心 ,八方辐辏 的枢纽 。各条道路通过 第 3 页 的西宁城外湟水及其南北支流上 ,历代都建有桥梁及渡 口。 西宁的交通运输 ,秦汉 以军辎为主 ;魏晋时 以丝绸 中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