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节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第2章 传统控制方法简介 §2. 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2. 2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2. 3 根轨迹法 §2. 4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2. 5 离散系统简介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2讲) 定义:凡揭示控制系统各变量内在联系及关系的解析式或图形表示。 分类: 静态模型:在静态条件下描述各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方程。 动态模型:用微分(或差分)方程描述的各变量动态过程中的关系。 表示形式: 图形表示:信号流图、方块图及频率特性图。 数学表示:微分(差分)方程、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状态空间。 数字计算机上的程序综合。 建模方法: 分析方法:从物理化学规律出发,通过分析和推导,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法: 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定义: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初始条件全为零时,系统或部件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拉氏变换:函数 的拉氏变换定义如下: 称为函数 的拉氏变换(象函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拉氏变换的用处之一:将微分方程两边同时求拉氏变换后解方程,对结果进行反拉氏变换,即可得微分方程的解,因此,简化求解过程。 常用环节的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 惯性环节 如直流电机的励磁回路(回路电感L和电阻R):当励磁电压输入u时,其输出励磁电流i就相当于一个惯性环节。 积分环节 如下电路: 微分环节 如下述电路: 相当于一个惯性环节和一个微分环节的组合,只有当RC远远小于1时,相当于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 由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求取。 线性定常系统可由微分方程描述: 当初始条件全为零时,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传递函数为:(此公式同后面进行稳定性判据的公式之间有区别,注意) 由方框图、信号流图求取(参阅有关自动控制书籍)。 下面以方框图求取传递函数为例加以讲解。 1) 方框图的建立 (1) 列写描述实际控制系统中每个物理部件动态特性的方程式,并且表示成线性方程的形式。 注意:所得系统方程个数应与这些方程中所含未知变量(输出变量及中间变量,不含输入变量)的个数相等。 (2) 在零状态下,对所得时域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将结果整理成频域中线性代数方程组形式。 (3) 绘制每一代数方程的局部方框图,然后把它们互连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即得全系统方框图。 2)方框图的化简规则 (1) 相邻点的相加与合并。 (2) 串联方框的合并 (3) 并联方框的合并 (4) 方框与相加点前后交换 (5) 方框与分支点前后交换 (6) 相加点与分支点前后交换 (7) 单环反馈的化简 3)有关概念 前馈通路:从系统输入端U(S)沿箭头到输出端Y(S)的通路。 前馈传递函数:G(S)。 反馈通路:输出Y(S)经中间环节反馈到输入端相加点为止的通路。 反馈传递函数:H(S)。 误差信号:输入信号U(S)与反馈信号B(S)之差。 开环传递函数(G0(S)):反馈信号B(S)与误差信号E(S)之比。 闭环传递函数(GC(S)):输出信号Y(S)与输入信号U(S)之比。 4) 例 如下图所示电枢电压控制式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其中,各符号含义如下,求输出为电机转角、输入为电枢电压的系统传递函数。 ua:电枢控制电压(V);θ:旋转角位移;ω:角速度;mL:负载转矩;ea:电枢反电动势;ia:电枢电流;Ra、La:电枢回路等效电阻及等效电感。 解:① 由物理定律可得: 经拉氏变换后如下: 注:me:电磁转矩;J、D转动惯量及阻尼系数;k1、k2为比例系数。 绘制方框图 整理得: 若不考虑负载转矩ML ,试根据方框图化简规则化简。 §2. 2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系统性能与系统微分方程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其微分方程的解分为两个部分:动态解(特解)和稳态解(通解)。动态解(特解)反应了系统在响应的过渡期间输出量偏离输入量的程度、系统响应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等;稳态解(通解)反应了稳态误差。 系统性能与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联系:传递函数能反应系统的所有性能。 §2.2.1 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性能与输入信号类型之间的关系 典型输入函数 (1) 单位阶跃函数: (2) 单位冲击函数: (3) 单位斜坡函数: (4) 单位抛物线函数: 注意: (1) 研究系统暂态性能指标时一般采用单位阶跃输入,原因:它是突变的不连续信号,若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具有很好的暂态响应,则对于实际输入信号系统都会具有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阳光下的世界》小学五年级美术PPT课件.pptx VIP
- 《物业管理师》三级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秋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单元-教案.doc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13主旨意蕴题(练习)(学生版+解析).docx VIP
- 见证取样送检及检验批划分计划.pdf VIP
- BZ-120Ⅲ高速理瓶机使用说明书.pdf
- 2013混凝土配合比材料成本测算表.doc VIP
- 300T汽车吊性能说明书-XCA300_1全地面起重机技术规格书+[主臂风电臂加超起].pdf VIP
-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pptx VIP
- 《思政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