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子午流注针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名子午流注针经 书名:子午流注针经 作者:何若愚撰、阎明广注 朝代:金 年份:撰年不详 目录 篇名序 属性:窃以久习医业,好读难素,辞理精微,妙门隐奥,古今所难而不易也。是以针刺之 理, 尤为 难解,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穷而通之,积有万端之广。近世指病直刺,不务法者多矣。 近 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撰指微论三卷,探经络之源,顺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 穴 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又近于贞元癸酉年间收何公所作指微针赋一道,叙其首云,皆按 指 微论中之妙理,先贤秘隐之枢机,复增多事,凡百余门,悉便于讨阅者也,非得难素不传 之 妙,孰能至此哉。广不度荒拙,随其意韵,辄申短说,采摭群经,为之注解。广今复采难 素 遗文,贾氏井荥六十首,法布经络往还,复针刺孔穴部分,钤括图形,集成一义,目之曰 流 注经络井荥图歌诀,续于赋后,非显不肖之狂迷,启明何氏之用心,致验于人也。自虑未 备 其善,更祈明智,乃恳续焉。常山闫明广序。 (据《普济方》补) 目录卷上 篇名流注指微针赋 属性:(以针医诀式流注指微为识) \x疾居荣卫,\x荣者血也,卫者气也,由肠胃受谷化血气所为也。上焦出气,以温分 肉, 而养筋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为血,血和则孙脉 先 满,乃注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以张,因息乃行,行有纪纲,周有道理,与天协 议, 不得休止,切而调之。调护失度,致生其疾,疾者百病之总名也。百病之始,皆因风寒暑 温 饥饱劳逸而得之,或起于阴,或起于阳,所伤各异,虚实不同。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 着 经脉,或着于冲、任脉,或着于肠胃之膜原,邪气浸淫,不可胜论。 \x扶救者针。\x救疾之功,调虚实之要,九针最妙,各有所宜。热在头身宜 针;肉 分气 满宜圆针;脉气虚渺宜 针;泻熟出血、发泄固疾宜锋针;破痈肿出脓血宜铍针;调阴阳 去暴 痹宜圆利针;治经络中病痹宜毫针;痹深居骨节腰脊腠理之间宜长针;虚风舍于骨节皮肤 之 间宜大针。 \x观虚实与肥瘦,\x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若虚实不明 ,投 针有失,圣人所谓虚虚实实。若明此,则无损不足益有余之过。观肥瘦者,用针之法,必 先 观其形之肥瘦,方明针刺之浅深。若以身中分寸肥与瘦同用,是谓深浅不得,返为大贼 也。 故肥人刺深,瘦人刺浅,以与本脏所属部分齐平为期,所以无过不及之伤也。 \x辨四时之浅深。\x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夏冬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春气在毫毛, 夏气 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经云∶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各以其时为则;又肥人 宜 深刺之,瘦人宜浅刺之。 \x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x阴者,阴气也;阳者,阳气也。谓阳气起于五指之 表, 阴气起于五指之里也。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 以 会大气。溪谷有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故取穴之法,分其阴阳表里部分,溪谷远 近, 同身寸取之,举臂拱手,直立偃侧,皆取穴法也。逐穴各有所宜。 \x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x经云∶迎随者,要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 随其经 逆顺而取之。《灵枢》曰∶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若能知迎知随,令气必和,和气之方, 必 通阴阳升降上下源流。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下 至 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至腹。络脉传注,周流不息,故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 于 身者也。本论云∶夫欲用迎随之法者,要知经络逆顺浅深之分。诸阳之经,行于脉外,诸 阳 之络,行于脉内;诸阴之经,行于脉内,诸阴之络,行于脉外,仍各有所守之分。故知皮 毛 者,肺之部;肌肉者,脾之本;筋者,肝之合;骨髓者,肾之属;血脉者,心之分。各刺 其 部,无过其道,是谓大妙。迎而夺之有分寸,随而济之有浅深。深为太过,能伤诸经;浅 为 不及,安去诸邪。是以足太阳之经,刺得其部,迎而六分,随而一分;足太阳之络,迎而 七 分,随而二分。手太阳之经,迎而七分,随而二分;手太阳之络,迎而九分,随而四分。 手 阳明之经,迎而九分,随而四分;手阳明之络,迎而八分,随而三分。足阳明之经,迎而 一 寸,随而五分;足阳明之络,迎而六分,随而一分;手少阳络,迎而七分,随而二分。足 少 阳经,迎而八分,随而三分;足少阳络,迎而一寸,随而五分。手太阴经,迎而九分,随 而 四分;手太阴络,迎而七分,随而二分。足太阴经,迎而一寸,随而五分;足太阴经,迎 而 迎而七分,随而二分;手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