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宜州市3.ppt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宜州市3.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宜州市3

这样的一样教学方法,在近十年里近乎成为这个内 容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这节课有什么地 方,是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吗? 对 比 验 证 转 化 归 纳 面积公式 先入为主 底和高 长、宽和底、高的关系 学生怎么想的呢? 为什么是跟底和高有关? 为什么不是跟底和斜边有关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斜边。 核心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能不能用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 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两个答案吗? 都是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是割补不是拉转?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为何长方形面积是邻边相乘而平行四边形不能?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下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质疑激趣 出示主题图: 公园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了草坪(如图)。 这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师:现在老师把这块草坪缩小到你们的答题纸上,你们能把纸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动手测量底、高和斜边的长度,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呢? 生1:7×5=35(平方厘米) 生2:7×4=28(平方厘米) 生3:(7+5)×2=24(平方厘米) …… 尝试计算方法迁移 本质没有深入理解 师1:等下你们只需要报答案,不讲过程和理由。 师2:“24”你是怎么来的?生:(7+5)×2 师3:我们先来解决大多数同学的结果:“35”和“28”。 师:但是两个都对,是不可能的?谁能来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想的呢? 生1:因为切拼转化为长方形,所以是对的! 生2:不用切,直接推就可以转化为长方形,所以是对的! 师:有道理!(这时候学生却不肯了,但他们并不清楚到底错在哪里?) 生:他们这样直接推的话,面积变大了。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推拉过程: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谁有关系呢? 利用媒体逐一出示高的变化,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 (1)先是由小变大,引导学生发现底不变高变大面积越大; (2)再是由大变小,引导学生感受变化过程中的极限思想。 师:再拉,面积怎么样?(变小) 师:再拉,面积有没有最小? 生1: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课后访谈 这是建立在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方法的本质上,这是尊重教材,更是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显性呈现。 为什么只能是底乘高而不是长乘宽? 为什么转化为长方形只能是剪拼而不能是推拉? 核心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能不能用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 ——来自分析学情时的那种学生认知冲突的把握; 困难:在于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产生的冲突,教师如何理解和反馈; 方法:遇到问题,让学生去做,即:先学后教,学生先行。 * 怎么教很重要! *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 为什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 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中 案例:《确定位置(数对)》 用有序数对描述平面图形的位置,是21世纪教学课程改革新增的内容。按照《课标(2011版)》要求,其教学目标主要在于用“数对”找位置,而是要为日后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提供直观的认识,许多教科书和教学设计都停留在寻找第几排、第几座的位置之类的生活常识上,局限于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操作层面。 对于如何选择起点、怎样标注方格纸上两个方向的刻度、规定数对的顺序、揭示其几何学的价值等几何知识都避而不谈。数学教科书如果囿于生活实际,就会缺乏数学高度,像是一杯白开水了。 (摘自:张奠宙《数学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思考:哪个是张亮? 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是不难做出回答的。而“第二列、第三排的这个位置,怎样表示更加简洁?”学生可能会有问题。 试想:学生自己想出的这些表示方法,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何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抑或在这些不同的表示方式的交流中,又会产生哪些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真问题?花这时间值得吗? 这种表示方法只是解决书写形式上的问题,未能涉及数学只是的本质,未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倒不如出示“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出赵强和王艳同学的位置吗?” 因为这是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由张亮位置的表示方法(2,3)中思考确定的一般方法(从个别推向一般的思维);又由赵强位置(4,3)和王艳位置(3,4)的比较中发现有序数对才能确保位置的唯一。 基于“核心问题”的教学尝试: 在让学生用数表示数轴上的点(1.5,4……)的位置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给出的一个个点,我们都可以用数来表示,这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