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研究

地震沉积学 (1)地层切片技术。 Brown等(1981)首先阐明通过三维地震的水平地震成像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沉积相图像。荷兰沉积学家Wolfgang Schlager指出,三维地震提供了研究古代沉积形态平面展布的简单方法,并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航拍照片与古代沉积在地震切片上的响应进行对比。地震地貌成像是沿沉积界面(地质时间界面)提取振幅,反映地震工区内沉积体系的展布范围。地层切片以追踪的两个等时沉积界面为顶底,在顶底间等比例内插出一系列的层位,沿这些内插出的层位逐一生成切片。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水平切片)更加合理而且更接近于等时沉积界面。 (2)90o相位转换技术。 (3)分频解释技术。 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动静态结合揭示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六、几点认识与体会 进行层序地层及储层的细分对比,做到合理性、科学性、等时性、实用性;在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开展高精度的沉积微相研究,为揭示储层不均一性奠定基础。 通过流动单元以及储层建筑结构单元的识别和划分,对非均质单元进行描述。 利用非均质单元的定量表征及显示技术,建立油藏非均质三维地质模型。 利用地质建模、物理模拟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一体化研究实现对非均质模型的应用及验证,开展多学综合研究。 强非均质油藏的开发对于研究和生产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为这种油藏还有很大的剩余油潜力。 东西向对比横剖面图 南北向对比纵剖面图 1、窄;2、薄;3、横向变化快;4、钻遇率低; 5、沉积单元夹层频率和频数低,横向延伸范围小。 典型特点 垂直物源 顺 物源 窄薄砂体的剖面特征 A’ A B’ B C’ C B B’ A A’ C C’ 窄薄砂体河道 横剖面特征 与曲流河砂体泥质夹层呈斜列式分布不同,大庆长垣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窄薄河道砂体以单河道充填为主,泥质夹层(或缓冲层)呈水平状平行分布,横向延伸距离也非常有限,通常为1~2个井距。 D D’ D’ D 窄薄砂体河道纵剖面特征 每一个油田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研究”项目! * 2007年8月23日 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研究 林承焰 “2007年中国油藏地质学术研讨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一、油藏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储层非均质性 在构建流动单元的单井识别划分、连井剖面对比以及平面概念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模型,并且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流动单元约束下的测井解释方法可以提高储层参数的解释精度,尤其是显著提高渗透率解释精度。形成了流动单元约束下测井储层参数求取的一套方法和技术。 孔渗关系图 河流相储层构型的六级界面(Miall,1985) 非均质综合指数:是指将反映储层宏观平面非均质性的各个单一参数,依据其相对重要性或贡献大小赋予不同的权值相叠加而得到的一个能综合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新的参数。 将反映储层质量的图件与反映储层几何形态的图件进行叠加,从而得到非均质综合指数。 储层质量采用的是有效厚度/总厚度(即净/毛)、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值线图来反映,储层几何形态由沉积微相分布图与油层微构造图来代表。 在实际计算中,由于上述五种参数的单位不统一,大小相差悬殊,故首先对它们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统一标定为0~1之间,0代表非储层,1代表高质量储层。然后再在每个井点上进行叠加,即可得IRH。同样,IRH也在0~1之间,0代表非储层,1代表高质量均质储层。 二、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 非均质综合指数中需要处理的参数分量有: 净毛厚度比:通常就在0~1之间,不必进行特殊的变换。 孔隙度:孔隙度值要被规格化到0~1之间。将给定储层内的孔隙度下限值赋值为0,最大平均孔隙度赋值为1。在实际计算工作中,采用了数学中级差变换法。变换后数据量纲统一,都在0~1之间,且变换后变量间相关程度不变。 渗透率:渗透率值分布的巨大差异性使得处理过程难度加大,经多次试验后,先将渗透率值求取对数值。然后由logKmin/logKmax来折算,再对折算后的新参数进行级差变换。 沉积微相:依据不同沉积相的非均质程度分别被赋予0~1内的值。 油层微构造:依据各层微型构造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每一层最低部位取0,最高部位取1。 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 基本原理——在编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油层微型构造图及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等参数分布图等图件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参数的定量化和归一化处理,并综合和叠置这些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