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灾害预测瓦斯的生成及赋存.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瓦斯灾害预测瓦斯的生成及赋存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4. 煤层倾角 (1)倾角大,有利于瓦斯逸散:瓦斯密度轻,容易向上运移和逸散,当煤层倾角大时,有利于瓦斯沿煤层向地面或露头方向逸散。 (2)倾角大,多数遭受过剧烈地层抬升过程:地层的剧烈抬升、隆起等造山运动过程中,煤层被不均匀抬升,修理工丰富的裂隙、构造等瓦斯逸散通道,使大部分瓦斯得以释放。 例如笑蓉煤矿北翼煤层倾角陡(40~80°),相对瓦斯涌出量约20m3/t,无瓦斯突出现象;而南翼煤层倾角缓(6~12°),相对瓦斯涌出量达150m3/t,而且发生瓦斯突出。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5. 煤层露头 煤层露头是瓦斯向地面排放的出口,露头存在时间越长,瓦斯排放越多,反之,地表无露头的煤层,瓦斯含量较高。 例如中梁山煤田,煤层无露头,而且为覆舟(背斜)状构造,所以煤层瓦斯含量大。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6. 地质构造 (1)褶曲 半封闭背斜、向斜转折区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示意图 1-瓦斯含量增大区;2-瓦斯含量正常区; 3-瓦斯含量减小区;4-瓦斯含量等值线。 a)在闭合和半闭合背斜转折区,由于煤层瓦斯运移路线加长和瓦斯排出口不断缩小,增大了瓦斯移动的阻力。因此,轴部比两翼瓦斯含量大。 b)在向斜转折区则恰恰相反。由于供应瓦斯区域减小,瓦斯排出口扩大,导致轴部比两翼瓦斯含量小。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6. 地质构造 (1)褶曲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6. 地质构造 (2)断层 断层 开放性断层 封闭性断层 是瓦斯逸散的主要通道 瓦斯含量减小 隔断了瓦斯逸散的通道 瓦斯含量增大 张性断层 压性、扭性断层 充填物 接触盘 接触地层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6. 地质构造 (2)断层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7. 地层的地质变迁史 (1)地层交替的沉降和隆起的变迁过程:有的含煤地层曾经被隆起,形成较丰富的裂隙通道或开放性断裂构造,瓦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释放。后地层再次沉降,裂隙通道重新闭合,开放型断层转换为封闭型断层,没有释放的瓦斯得以封存。因此就出现了封闭型断层附近瓦斯含量反而降低的现象。 (2)古沉积环境: 海陆交相沉积环境:海相沉积地层沉积物粒度细,地层透气性差。成煤物沉积后,上覆盖层往往也是泥岩、灰岩等质密的岩层。 陆相沉积环境:地层整体性遭到破坏,往往以碎粒岩为主,透气性好,瓦斯含量低。 * 八、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8. 水文地质 水溶解、驱替、携带瓦斯,使瓦斯含量降低。 水吸附于孔隙表面,阻碍了瓦斯解吸。 “水大瓦斯小,水小瓦斯大” * 课后思考题 1.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你认为“生、盖、储”哪个是决定煤层瓦斯含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2.课外阅读:“Langmuir”吸附理论,及其等温吸附方程的推导过程。 * * 四、煤的孔隙特征 4. 煤孔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3)地应力 * 五、煤的吸附能力 1. 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 (1)固体的表面吸附 由于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气体分子暂时停留在围体表面上的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2)吸附作用力 物理吸附:剩余的表面自由力——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原子表面的剩余成键能力——化学键; (3)可逆性 物理吸附: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可逆; 化学吸附:单分子层吸附,也符合Langmuir等温式,不可逆。 * 五、煤的吸附能力 1. 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 (4)吸附位 经典的Langmuir吸附理论认为,固体表面存在着能够吸附分子或原子的吸附位(adsorption site),并将这些吸附位形象地比喻为“剧院座位”。这些吸附位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均匀分布在固体表面。 (5)吸附与解吸 吸附(adsorption):分子由自由态进入到吸附位的过程。 解吸(desorption):分子脱离吸附位进入到自由空间的过程。 (6)吸附平衡 吸附平衡时,在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吸附位的分子数等于离开吸附位的分子数,此时,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等。 * 五、煤的吸附能力 1. 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 (7)气体分子的吸附态 气体分子吸附到固体表面后,紧密地排列在固体表面的吸附位上,分子间的距离大大缩小,自由度降低,其状态已经完全失去了气体状态的特征,不再符合理想气态方程,以类似于“液态”的状态存在。 可形象的比喻为“水蒸汽凝结在固体表面”。 (8)吸附与解吸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吸附(adsorption):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