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PDF

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PDF

20088 * ——— 廖 理 张学勇   :本文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季度时间数据, 实证研究 股 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 进而对股改的公司治理效果做出判断。 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是持有非流通股的公司控制者利益取向与公司市场价值的背离, 产 生严重的代理成本并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全流通之后股权定价基础的一致, 是否带来了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有所回归于上市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 改革的确导致了大部分家族终极控制权的下降, 不过一些家族终极控制者通过收购股权、 定向增发等形式来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掏空上市公司的 程度呈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 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的掏空动机发生了显著改 善。 全流通确实有效地纠正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者的利益取向。 :股权分置改革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 过度负债 双重差分 、  , , 。 、, , 。 , , 。 , , , 。、 , 、。 , , “”(, 2006)“”(, 2007)。 , (2006) 、、, 。 (2006), ()、、、。 * 、, , :100084;:liaol @sem.tsinghua.edu. cn;zhangxy9@sem.tsinghua.edu.cn。“”(08BJY151) 。 , (2008), , 。 77  、: (2006)、, (IP ), 、 。(2007), , 。(2007), , 。 , 。 , , ? , 。 , ?? 。, , ;, , , 。LLSV(1999) , , , 。 , , , ; , 。 、 LLSV(1999), (Widely-Held) 、, , (Pyramidal wnership Structure)。, (Ultimate Control Rights)(Cash-flow Rights), , ① 。 (Claessens et al, 2000;Faccio and Lang, 2002 )。 ② , “” 、、 、 (, 2005)。, , Faccio et al (2001), , 。, , , 。, , 。Bianco Nicodano(2006) “”, ① LLSV(1999)、Claessens et al (2000), , (Ultimate Controllers)。 A α(0α 1)B , B β(0 β 1)C , A()C α·β, C (A C )Min(α, β), “A—B—C”, B 。 , 。 ② Johnson et al(2000)“”(tunnelling) 。 78 20088 。, , 。Du Dai(2005), , , , 1997—1998 。 , , , (, 2003;, 2004;, 2003)。Chen et al (2006), 。(2004, 2005) 。(2006), , 。 (2006) , , , , 。(2007), 。, , 。, , , , 。 、、 1, , “”(Natural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