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历史教材四种版本合一
历史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主流思想。随着汉末谶纬迷信的泛滥,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原有的各种社会政治功能如为政权合法性提供证明、为君臣父子和各种社会关系提供特定的行为规范、为社会各阶级的成员提供普遍的道德准则等也随之受到损坏。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李翱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尧—舜—禹—汤—文武以上为圣王合一期—周公—孔子—孟子继统阐扬学齐击义李翱”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即理学,又称新儒学。
⑵基本主张(人民):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不尊儒学导致女后专政、权臣跋扈、藩镇割据;强调“华夷之辨”,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视之为夷狄之教。[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的科举考试中,秦桧“夷夏之别”论题状元。周敦颐(1017~1073)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邵雍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生阳,动之极生阴,阴阳交互作用,形成日月星辰;静之始生柔,静之极生刚,刚柔交互作用,形成水火土石。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把天地从始至终的过程分为元、会、运、世4个周期。1元12会,1会30运,1运12世,1世30年。宇宙按这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认为,历史是退化的,以尧至宋,由盛而衰,一代不如一代。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张载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浮与沉、升与降、动与静等矛盾的对立运动他还把事物的矛盾变化概括为“两与一”的关系,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认为两与一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的区别,见闻之知是由感觉经验得来的,德性之知是由修养获得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在社会伦理方面,他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的扩充去“尽性”张载的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为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了后世许多学者。“关学”即关中之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理”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二程曾一同授业于周敦颐。因二程长期在洛阳讲学,故学说被称为洛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思想核心)。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先有“理”后有物。“理”既是自然的普遍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岳麓:“天人一理”思想取代了过去的“天地合一”思想,即“理”取代了“天”,是一种进步。)
⑵把握“理”的方法(方法论):“格物致知”。“理”先天存在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即物”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穷理”是指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程颐:真知与常知异。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程颢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他的“识仁”“定性”,对陆王心学影响很大。程颢程颐程颐提出宣扬饿死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万吨全粉5万吨法式薯条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格式说明(模板型word).pdf VIP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含答案与解析).docx VIP
- 第6章 机械振动-改 h(实际4h).ppt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解析版).doc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PPT课件.pptx VIP
- 前程无忧国企入职题库.pdf VIP
- QCT29106-2004线束标准详细介绍.pdf VIP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与产业化研究.pdf
- 进度控制监理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