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四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四
语 文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③ ,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⑥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⑦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
⑧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默写杜甫的《望岳》。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lán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甸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斑lán( ) 琳琅( ) 雕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流连不已”中,“已”的意思是 。“笔走龙蛇”的意思是 。(2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排比、 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古国文化的绚烂多姿。(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三篇散文都写到了 这一人物形象。(2分)
(2)《水浒》中鲁达、武松的故事是遥遥相对的。比如,鲁达酒醉打金刚,武松酒醉打大虫;鲁达打死镇关西,武松杀死 ;鲁达打周通,越醉越有本事,武松打 ,亦越醉越显神勇……(2分)
4.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尽管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平凡的岁月,但雷锋精神却像一切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事物一样,始终珍藏在我们心底。2012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学校和班级都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请你也来积极参与,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吧。(12分)
(1)小李同学将要在学校举行的“学习雷锋”动员大会上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以下是他写的倡议书,请你帮助他从四个画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有语病的句子,并加以修改。(4分)
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处,修改:
处,修改:
(2)班级要召开“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主持人小郭已经精心设计好了开场白和中间活动的串词。请你帮他再撰写一段主持辞的结束语,100字以内。(4分)
(3)为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雷锋”氛围,语文老师也在班级内开展了征集对联的语文活动。请你为下面这副对联拟定下联。(4分)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8分)
生命的三分之一
邓 拓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