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O基本概念.pdf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VO基本概念

AVO 基本概念 印兴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VO基本概念 AVO :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振幅和炮检距关系 AVA :振幅随入射角变化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 AVO (或AVA )是一项利用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特征分析和 识别岩性及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共中 心点道集地震记录可以等价地用炮检距和反射界面深度来 表示地震波的入射角,因此,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 ) 与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VA )是等价的概念。 在碎屑岩中寻找天然气,AVO 理论是简单明了的,碎屑岩孔 隙内含天然气,明显降低岩石 的纵波 (P波)速度,而横波 (S波)速度相对保持不变。这 就是说,当地层中含天然气时 ,会造成纵、横波速度比值的 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在不 同炮检距的反射振幅的分布, 有着不同的表现。 例如,含气砂岩/页岩界面,或含气砂岩 /含水砂岩界面,由于P波与S波速度比值 的变化,入射波反射振幅的分布与不含 气的常规界面入射波反射振幅的分布不 同,其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加而增加,而 常规分界面上,一般随炮检距的增加而 降低。这种异常的振幅响应,就成为直 接检测油气的标志。 AVO 的基本思想  根据地震波反射和透射的理论,振幅系数随入射角 变化与分界面两侧介质的地震参数有关。 1. 不同的岩性参数组合,振幅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的特 征不同,利用AVO正演模型,分析已知的油、气、 水和岩性的AVO特征,有助于从实际地震记录中识 别岩性和油气,定性进行地震油藏描述; 2. 振幅系数随入射角变化本身隐含了岩性参数的信息 ,利用AVO关系可以直接反演岩石的密度、纵波速 度和横波速度,定量进行地震油藏描述。 左图说明了AVO分析的基本原 理,对于同一反射点而言,共 中心点道集记录可用炮检距和 深度等价表示入射角。对于理 想的共中心点道集记录,含水 砂岩AVO呈减少趋势,含气砂 岩AVO呈增加趋势。不同的岩 性参数组合,反射系数随入射 角变化不同。 这表明:AVO信息有助于直接检测岩性和油气。传 统的地震岩性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水平叠加基础上的“ 亮点”技术,这种技术改善了地震烃类直接检测技术 ,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叠加破坏真实的振幅关系 ,损失了AVO隐含的横波信息。更为合理的地震岩性 分析方法应该包括非零炮检距的地震信息,包括叠前 振幅(或称AVO )和叠前地震属性(或称广义AVO ) 。 AVO发展历史 70年代“亮点”技术的出现,使地震烃类检测 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亮点”技术的实践 ,人们开始注意到“亮点”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并不是所有的“亮点”都与气层有关,某些 特殊岩性体也可以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强反射, 出现所谓的“亮点”。因此,应用“亮点”技 术进行烃类检测时,需要去伪存真。 AVO发展历史 80年代初,Ostrander (1982)首先提出利用反射系数 随入射角变化识别“亮点”型含气砂岩,他注意到: 含气砂岩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增加而增加,含水砂岩反 射振幅随炮检距增加而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现丰富了 烃类检测的技术。虽然,理论上早已预示反射系随入 射角变化与岩性参数有关, 1955年Koefoed就指出:“不久的将来,利用反射系数 曲线的形态分析岩性是可能的” 但直到60年代,地震多次覆盖和数字技术的出现,才 使得这种技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水平叠加技术对 地震信噪比的改善取得巨大成功,掩盖人们对AVO信 息的注意力,以往几乎没有人注意到AVO 的潜力。 Ostrander的工作标志着实用AVO技术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