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分析报告1.docVIP

2016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业分析报告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目录 1.第三代显示巨潮即将爆发,OLED市场广阔 3 1.1OLED是代表未来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3 1.2成本下降、关键厂商推动,市场爆发在即 4 2.OLED材料是产业链上游核心 5 2.1OLED发光材料占比最大,液相及柔性为未来方向 6 2.1.1有机发光层(EM)为核心 6 2.1.2有机发光层材料:小分子/高分子两大阵营,品种繁多 6 2.1.3适宜液相加工+柔性显示的材料是未来发展方向 8 2.2OLED膜材料是实现色彩和柔性的核心 9 2.2.2薄膜封装因为轻薄而广受青睐 10 2.3专利是OLED发光材料最大壁垒,国内中间体优势明显 11 3.高性价比显示方案,量子点渐行渐近 12 3.1性价比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12 3.2目前以量子点管和膜产品为主,QLED未来有望实现柔性显示 14 4.相关公司分析 18 4.1发光材料领域,推荐万润股份、濮阳惠成、新宙邦 18 1、万润股份 18 2、濮阳惠成 19 3、瑞联新材 20 4、新宙邦 21 5、纳晶科技 21 4.3膜材料领域,推荐新纶科技、康得新、东材科技 23 1、新纶科技 23 2、康得新 23 3、东材科技 24 4.4掩膜版领域推荐大富科技 24 5、风险提示 25 1.第三代显示巨潮即将爆发,OLED市场广阔 1.1OLED是代表未来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其基本结构类似三明治,由一薄而透明、且具半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TO)与阳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组成。当有电流通过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并在有机发光层中相遇并释放光子,最终导致可见光的发射1。OLED于1987年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所发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OLED最大优势是可实现柔性、轻薄和透明显示。 OLED无需背光模组、滤光板、液晶等构件,且可以承受高温制程,因此其基板材料可以用薄膜代替玻璃(LCD只能使用玻璃),从而具备实现柔性、轻薄和透明显示的基础。同时OLED还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可有效降低因显示屏响应时间差造成的晕眩感,使其成为最适合VR设备的显示技术。 此外,OLED显示屏与LCD屏相比还具有电-光转换效率更高、发热量更低、对比度更高、屏幕亮度更为均匀、更加节能等优势。OLED被认为是继CRT、LCD之后,代表未来的第三大平板显示技术。 除显示领域以外,OLED在照明领域也可大展身手。OLED在亮度、色度和节能方面的优势同样适宜于照明要求。目前消费级LED照明光源的光谱倾向蓝光,对眼睛伤害较大,而OLED所发光更接近于自然光。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健康和家居美学设计的关注度和要求提升,OLED高端照明作为照明市场中的一类细分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研究机构ElectroniCastConsultants的预测(在各预测中属于较保守水平),至2020年,全球OLED照明市场将达到23.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5%,并将于2020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1.2成本下降、关键厂商推动,市场爆发在即 小屏OLED造价已经下降至与LCD相同的水平,且下降速度更快、潜力更大。造价能否有效下降一直是决定新显示技术能否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核心因素。研究机构IH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5英寸1080pAMOLED显示面板的造价已经降低到14.30美元左右,低于同样规格的LCD屏幕;OLED屏幕造价下降的速度也快于LCD屏。事实上,OLED因其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诸如喷墨打印(inkjetprinting)的一系列新技术得到成熟应用以后,与LCD相比具有更低的理论成本。各大厂商已开始积极扩充OLED面板产能,至18年产能面积预计达到1470万平方米,是15年的两倍以上。目前OLED面板成本高企主要与生产线折旧水平高,以及生产良率欠佳有关;随时间推移,两项成本负面因素的影响都会减小,OLED成本将延续快速下降的趋势。OLED无需占传统LCD显示器成本近60%以上的背光模组、滤光片与液晶材料,因此理论成本可比LCD更低。 关键终端厂商推动,OLED爆发的导火索已点燃。目前屏幕已成为智能手机成本构成的关键部分,以及手机创新瓶颈期中为数不多的升级重点。三星已在其智能手机旗舰产品GalaxyS系列中使用OLED屏;苹果已在其AppleWatch产品中使用了OLED屏,并将于2017-18年在其新款iPhone上采用OLED屏。此外,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惠普也发布了采用13.3英寸2560*1600分辨率OLED屏幕的SpectreX360产品。随着市场引领者使用OLED,我们认为,其他终端

文档评论(0)

baibailiuli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