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研究2009 年第11 期
论白居易的独善心态及其审美意蕴
李昌舒
身处由盛而衰的中唐时期,在经历了大历时期的震惊、迷惘与惆怅之后,如何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在其中安定身心,这
是中唐士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白居易的经历颇具典型性:兼济理想受挫之后,转向独善其身的人生方式。不仅如此,
较之于同时代的其他士人,白居易对于这种人生方式有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理论思考。本文通过对白居易诗歌中的
“忘”、“闲”、“慵”、“适”四个基本概念的解读,探讨白居易独善心态的特点及其审美意蕴。
安史之乱不仅意味着盛唐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封建政治高峰期的结束,因此,中唐往往
①
被称为“百代之中”。与此相应,士人心态在中唐时期也有一个转折,即从外在现实向内在心
理、从外物向内心的转折。白居易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其人生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
个阶段:元和十年之前,以兼济天下为主;被贬江州之后,独善其身成为诗人的主要人生方式。
②
从理论上讲,此即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古代很多士人奉行的“出
③
处行藏”方式,但不同的是,白居易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对此有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理论思考 ,
揭示其中的审美趣味,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古代诗歌作品、解读古代文人心态大有裨益。
一、忘
中唐时期,由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朋党之争,士人朝宠暮辱之事屡见不鲜。有鉴于
此,白居易在被贬江州之后,逐渐疏离时事。“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进退者谁非
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
④
云。更倾一樽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卷三〇《诏下》)。险恶的政治环境促使士人远离时
“忘”成为士人对待现实的主要态度。“忘”既是对兼济理想的遗忘,也是对与此相关的政治
世,
沉浮、权力斗争、世事变幻的疏远。
62
论白居易的独善心态及其审美意蕴
忘记外在现实必然导向亲近内在自我,换句话说,由对兼济之“身”的“忘”而有对独善之
“身”的亲近。“狂夫与我世相忘,故态些些亦不妨。纵酒放歌聊自乐,接舆争解教人狂”(卷三四
《又戏答绝句》)。“与世相忘”是从世事中超脱出来,游于世外。因为与世相忘,所以能从各种桎
梏中解脱出来,“故态”当为本然之态,借用魏晋玄学的话讲,对名教的超越意味着对自然的回
归。正如魏晋是人的觉醒、文的觉醒的时期,中唐时期的这种转变同样导出另一类型人的觉
醒、文的觉醒,唐李肇云:“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弈,或
⑤
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也许可以说,贞元之后,士人从大历时期的震惊、迷惘与惆怅中醒悟
过来:盛唐已然远去,个人与君主关系相对平和的岁月不再重现,惟一可以掌握的是个人生
活,个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由此展开,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特殊意义的“人的觉醒”。
“忘”与“身心相离”的思想密切相关。“身”是不可摆脱的,也是无法超越的,但“心”可以通
过“忘”达到精神的超越,获得“心”之自由。白居易反复表达“身心相离”的思想,如“兀然身寄
世,浩然心委化”(卷六《冬夜》),“已将心出浮云外,犹寄形于逆旅中”(卷三五《老病幽独,偶吟
所怀》),“穷通不由己,欢戚不由天。命即无奈何,心可使泰然”(卷七《咏怀》)。下面这首诗写于
诗人精神十分困苦的忠州时期,正是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