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复习提纲.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复习提纲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复习提纲 ●制冷,又称“致冷”,就是使自然界的某物体或空间达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使之维持这 个温度。或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 冷。 ●实现制冷的途径 两种途径: (1)利用天然冷源 如:天然冰、冷水、深井水。 (2)利用人造冷源人工制冷(机械制冷) ●制冷技术的分类 (1)普通制冷:低于环境温度至-100℃(173K)。冷库技术和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此类; (2)深度制冷:-100℃至-200℃(73K)。空气分离技术的工艺用制冷属于此类; (3)低温制冷:-200℃(73K)至-268.95℃(4.2K)。4.2K 是液氦的沸点; (4)极低温制冷:低于 4.2K。 ●实现人工制冷的方法 (1) 相变制冷 即利用物质相变(如融化、蒸发、升华)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 固体融化制冷:冰融解制冷(如:冰蓄冷) 固体升华制冷:固态二氧化碳在大气压下升华吸热; 液体气化制冷:液体气化时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此种方法应用最广。 (2) 气体绝热膨胀制冷 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可达到较低的温度,冷低压气体复热需吸收热量,从而实现 制冷。 (3)热电制冷 热电制冷是一种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它利用珀尔帖效应原理达到制冷目的。 (4)气体涡流制冷 利用涡流效应(蓝克赫尔胥效应)的一种特殊制冷方式。所谓涡流效应是指压缩 气体经过涡流管产生的涡流,使气体分离成热、冷两部分,中心部分为冷气流,边缘部分为 热气流的现象。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地循环以实现制冷目的的工作物质。 一、常用制冷剂 (一)氨 (二)氟利昂 R12、R134a、R22、 (三)碳氢化合物 常用的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为 R600a (四)混合制冷剂 共沸制冷剂与非共沸制冷剂 二、制冷剂的选用原则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蒸发压力 P0 不低于大气压力,常温 下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不要过高。 2、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 3、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 4、凝固温度要适当低一些,这样便于得到较低的蒸发温度。 5、绝热指数应低一些。 (2)迁移性质方面 1、粘度、密度尽可能小 2、热导率大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没有温室效应。 (4)其他 1、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应无危害,不具有毒性、窒息性和刺激性; 2、制冷剂应易于购买,且价廉 ; 3、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 ●载冷剂: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被冷却物或空间中的热量是通过一种中间介质传给制 冷剂。这种中间介质在制冷工程中称之为载冷剂或第二制冷剂。 一、常用载冷剂 (1)水 可用来作为蒸发温度高于 0℃的制冷装置中的载冷剂。主要的缺点是不能用 于 0 ℃以下的系统。 (2)盐水 如:氯化钠、氯化钙等的水溶液,称为盐水。 (3)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 如: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丙三醇等。 二、载冷剂的选用原则 (1)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应处于液体状态,其凝固温度应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 工作温度; (2)比热容要大。 (3)密度小。载冷剂的密度小可使循环泵的功率减小; (4)粘度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循环泵功率减小; (5)化学稳定性好。在工作温度下不分解,不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反应,不发生物 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6)不腐蚀设备和管道; (7)不燃烧、不爆炸、无毒,对人体无害; (8)价格低廉,便于获得。 ●几个概念 (1)得热量:在室内外热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的总热量。 (2)得湿量:在室内外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的湿量。 (3)冷负荷: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 (4)热负荷: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 (5)湿负荷:为维持室内相对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