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诊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诊断

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诊断   作者:胡利荣 杨光钊 张德钧 【关键词】 少见部位 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少见,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脊柱和骨盆,其它部位较罕见,文献上多为个例报道[1~3]。作者自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搜集动脉瘤样骨囊肿71例,其中少见部位1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伴骨巨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各1例。临床症状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一般较轻,呈间歇性,并逐渐加重。若病灶接近关节部位者,常有关节活动障碍。既往该部位有外伤史3例。病程2周~5年,以1个月~2年为多。      1.2 结果      (1)部位:13例中发生在颅骨和跟骨各4例,距骨2例,髌骨、跖骨、指骨各1例。(2)单纯性动脉瘤骨囊肿的X线表现:11例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灶中心均在松质骨内,为髓内型。病变呈中心性、对称性生长,形成囊状透亮灶,骨皮质变薄,但完整(图1、2)。轻度膨胀4例、无明显膨胀7例。病灶内可见纤细清晰的小梁样结构,病灶边缘清晰。周边有轻度骨质硬化缘6例、无明显骨质硬化边缘5例。11例均未见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块。(3)动脉瘤样骨囊肿伴其它骨病的X线表现:跟骨动脉瘤骨囊肿伴骨巨细胞瘤1例,除膨胀较明显外,其它表现与单纯性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相似。距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伴骨母细胞瘤1例,病灶内小梁样结构稍粗,并有轻度硬化,小梁间有散在小点状钙化影(图3)。   2 讨论      动脉瘤样骨囊肿由Jafte与Lichtenstein于1942年最早描述,为骨内呈膨胀的含血大囊样改变,发病率约为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1.3%[4]。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样良性病变,可能与骨外伤、继发于其它骨病、骨膜下血肿、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血液动力学的障碍(静脉阻塞或动静脉瘘)引起,即受累骨内静脉段受阻或动静脉交通而使局部血液发生动力学改变,导致静脉压持续性升高、血管床扩张,因而受累部骨质被吸收,形成膨胀性骨缺损,并可发生继发反应性修复[5]。本组有外伤史3例,伴其它骨病2例,也支持上述假设。      本病多见10~30岁,>30岁少见[2]。好发于长管状骨、脊柱和骨盆,但也可发生在颅骨、颌面骨、锁骨、肩胛骨、髌骨、腕掌指、跖跗趾骨等少见部位[1~6]。本组13例(18.3%),主要发生在颅面骨和手、足骨。    与本组搜集的常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比较,并结合文献,少见部位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有:(1)病灶多位于松质骨内,为髓内型,中心性生长。(2)病变同样呈肥皂泡样改变,但膨胀程度轻微,甚至无明显膨胀,骨皮质连续完整。(3)病灶内小梁样结构纤细清晰,无硬化。(4)病灶周边骨质硬化不明显。      有文献报道,动脉瘤样骨囊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X线表现,可分为4期:(1)初期:为边缘清晰的骨质破坏,伴间断的骨膜隆起。(2)活动期或生长期: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膨胀性骨质破坏。(3)成熟期或稳定期:由于骨壳的成熟,表现为特征性的肥皂泡样改变。(4)钙化期或愈合期;病灶进行性骨化或钙化,变成致密的骨块[4]。根据上述特征,本组Ⅱ期8例、Ⅲ期3例。      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同样可伴或继发于其它骨病。本组有2例,占15.4%。1例伴骨巨细胞瘤,其膨胀表现较明显;另1例伴骨母细胞瘤内小梁样结构稍粗且轻度硬化,并见细小钙化影,其它表现与单纯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相似。由于这些病例呈现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为主的X线表现,从而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与难度。因此当X线诊断有困难时要考虑到此种可能性。      本病发生在少见部位时,需与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1~3]。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大,膨胀性改变较明显。骨母细胞瘤边缘硬化较明显,内可有钙化。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范围较广,多呈磨玻璃样改变。但有时诊断还是相当困难,特别是与其它骨病合并存在时。      总之,常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少见部位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也有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临床术前的正确诊断,但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伴其它骨病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进一步CT或MRI检查,以寻求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5]。【参考文献】   1 Oh JH, Kim HH, Gong HS, et al. 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 of the patella: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2007,15(2):234~237.   2 López-A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