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痿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痿证

浅析痿证  【关键词】 痿证 对于痿证早在《内经》中就有专篇的论述,《素问·痿论》中对于痿证的病因、病机及分型就有很好的论述并指导着如今的临床,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 痿证临床上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要证候特征,痿证还可表现为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手握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周身软弱无力者。西医之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1 痿证的病因 从总体上来说不外乎外感和内伤。大体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谓也。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二是,湿热浸淫,气血不运。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湿郁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成为痿病。即《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也有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阻碍运化,导致脾不输运,筋脉肌肉失养,而发生痿病。同时阳明湿热不清,易灼肺金,加重痿病。以上病机重点在脾胃,湿热困脾,久则伤及中气,转为脾虚湿热,虚实互见,或流注于下,伤及肾阴。三是,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脾胃为后天之本,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萎弱不用。 如果原有痿病,经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则痿病更加严重。《医宗必读·痿》云:“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资养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即是造成痿病进展的原因。 以上病机重点在脾胃二经,多属虚证。但脾胃虚弱,往往夹杂湿热内滞,或痰湿不化。 四是,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素来肾虚,或因房色太过,乘醉入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罴极本伤,阴精亏损,导致肾中水亏火旺,筋脉失其营养,而成痿病。 或因五志失调,火起于内,肾水虚不能制,以致火烁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伤则肢体失养,发生痿躄。因此正如《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痿之为状,……由肾水不能胜心火,……肾主两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内太过而致然。”此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久则亦能损伤肝肾,导致筋骨失养。《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所论即指这种情况。以上病机重点在肝肾二脏,亦可因肺燥、脾虚、湿热久羁而致,临床上与各证候交叉掺杂的也不少见。由于真脏亏损,病多沉重。 2 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虽有以上几种区分,但常常互相传变。如肺热叶焦,津失敷布,久则五脏失濡,内热互起;肾水下亏,水不制火,则火烁肺金,导致肺热津伤;脾虚与湿热更是互为因果,湿热亦能下注于肾,伤及肾阴。所以本病病证常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总的说来,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津生于胃,散布于肺,本病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在临床上应注意:(1)痿病多属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一般是热证、虚证居多,虚实夹杂者亦不鲜见。《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湿热不攘,……弛长为痿”之载,但毕竟多属脾胃虚弱内伤引起,湿热伤筋多是发病机转的一个层次。(2)痿病虽以内热为本,而此热又与肺热有关。又由于以上病因均能伤及五脏而致五痿,是故对本病兼挟之证,也不可等闲视之。《证治汇补·痿躄》:“内热成痿,此论病之本也,若有感发,必因所挟而。”常见的如湿、死血、湿热、温邪、积滞等都要兼顾之。(3)内伤成痿,渐至于百节缓纵不收,脏气损伤已概见,故本病多数沉重难治。若感外邪伤筋成痿,或可骤发,但亦非轻易,务要及时救治,免成痼疾。   3 痿证的治疗 《素问·痿论》中指出“治痿者独取阳明”, 故迄今在临床治疗时,不论选方药、针灸取穴,一般都重视调理脾胃这一治疗原则,多以“独取阳明”的法则治疗各类型的痿病。“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这主要适宜于针刺的方法治疗痿证,根据所主之旺时择时针刺,用补其荥穴和通其俞穴的方法治疗痿证。明·张介宾:诸经之所溜为荥,所注为俞,补者所以致气,通者所以行气。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厥阴之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然筋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