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应用
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脾胃学说;,,骨伤
摘要: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对脾胃学说在骨伤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认为脾胃的后天之本,对骨伤病人,在遵循三期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贯穿调理脾胃法,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脾胃学说; 骨伤
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李东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述《脾胃论》,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明代医家周慎斋云:“诸病不愈 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失”。历代医家对于脾胃的重视可见―斑。在骨伤科临床中,脾胃学说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中医对于骨折患者采用三期辨证治疗: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内,由于气滞血淤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淤为主:中期在损伤后3~6周期间, 消而未尽,断骨虽连而未坚,以和营续损为主:后期为损伤7周以后,淤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补益肝肾为主。受脾胃学说的启发并结合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将调理脾胃法贯穿骨折治疗的始末。
1 脾胃与骨折
脾胃是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脏腑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脾的功能主要可概括为主运化,主统血,外主四肢肌肉等方面。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 互为表里,共同运化、吸收水谷精微,输布全身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肉筋骨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机体正气才能充盛以驱邪外出,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对于创伤病人应调理脾胃,使骨骼得以充分营养而愈合加快。脾主运化除了指运化水谷的功能外,还包括运化水液的功能。《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骨折后局部肿胀,脾气健运则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加速骨折的愈合。脾主生血、统血。《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中焦脾胃是血液化生的基础。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旺盛,血液充足,骨骼受伤后也容易恢复。《证治汇补血证》曰:“凡血证有脾虚者,当先补脾以统其血。”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及手术等原因,往往导致脾胃虚弱,脾虚不统血则血液妄行,影响淤血和肿胀的消退,不利于骨折愈台。脾主四肢肌肉,《素问痿论》说:“脾主四肢肌肉”,《灵枢本神》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所以在骨折的整个治疗中应健运脾胃,以生化气血,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久卧伤气,易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等表现;机体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思虑和恐惧。“思则伤脾”,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化源不足,影响损伤的修复;活血化淤药多为辛温苦燥之品,其性峻猛,易损脾胃;补益肝肾药多滋腻,易碍脾胃运化。《外科证治全书胃气论》说:”……诸药不能自行,胃气行之。诸药入胃,而后行及诸经,以治其病也。未有药伤其脾胃而能愈病者,亦未有不能运行饮食之脾胃,而反能运行诸药者也。”所以对于骨折病人的治疗,不能一味的活血化淤或补益肝肾,应顾护脾胃之气。脾土健运,既能摄取足够的水谷精微,又可充分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为损伤的修复提供可靠保证。
感染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医认为与正气强弱密切关联。机体遭受创伤后,脏腑皮肉筋骨受损,往往正气虚弱,正气虚则易被邪侵,伤口容易被感染。同时,创伤可致局部肿胀淤血,骨折端形成血肿,既可诱发感染,又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影响骨折端修复组织增殖,使骨折愈合减慢。脾主运化,通调三焦,消散水湿;脾主统血,固摄血液,防止出血。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脏腑皮肉筋骨得以充分营养,正气恢复,则伤口不易感染,肿胀淤血消退加快,因此能促进骨折的迅速愈合。若脾不健运,化源不足,脏腑器官缺乏营养,正气不足,则伤口易受感染,肿胀淤血不易消退,骨折不易愈合。因此调理脾胃实为骨伤治疗之大要。
现代研究表明,祖国医学所说的脾胃,其功能很广泛,既包括整个消化系统(肝、胰、胃肠等)的功能,也包括现代医学脾的部分功能[1]。主要属于消化系统,同时也涉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创伤后能量代谢显著加强,机体发生一系 列复杂的生化改变,如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脂肪溶解、糖异生增强、维生素及锌铜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同时严重创伤患者胃、十二指肠可并发应急性溃疡,而致胃肠道功能减退,影 响营养物质的吸收[2]。而调理脾胃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肠道吸收,有利于蛋白质、 脂肪、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取,因而可促进骨折愈合。现代解剖生理学认为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能进行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对创伤合感染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脾还具有储血功能,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将血液排出以供身体的需要。同时脾储存大量的血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