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发挥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临床运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方中重用生黄芪以补元气,气行则血行,为君药;当归活血补血,为臣药;再配以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活血祛淤之品,使淤祛而不伤正;地龙长于通行经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是治疗气虚血淤所致偏瘫的常用方。陆懋修在《世补斋医书》指出:“方以黄芪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芪,若四两之芪即当臣以八钱之归。今则芪且二十倍于归矣。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之多者。”兹介绍以本方为主治疗盗汗、手足麻木、颤证、(淋巴)水肿、关节疼痛、心悸等6种疾病于下。   1 盗汗   男,73岁,2006-11-07就诊。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 g,当归12 g,地龙12 g,赤芍12 g,桃仁12 g,红花9 g,川芎15 g,远志6 g,石菖蒲12 g,茯苓12 g,麦冬12 g,丹参15 g,酸枣仁20 g,大枣10 g,甘草9 g,糯稻根30 g,碧桃干30 g,7剂。11月 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原方去地龙,加煅牡蛎30 g,五味子9 g,7剂。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   按语:盗汗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淤曲,为血淤之象。《医林改错·血府逐淤汤所治之症目》提到 “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淤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又因汗出分布不均,为气血运行欠畅,补阳还五汤较血府逐淤汤更适合病机。从洗澡、半夜起床、双脚伸于被外可影响盗汗程度来看,患者有一定的心神不宁征象,所以配合使用归脾汤。事实证明二方合用效果颇佳。   2 手足麻木   2.1 病例1女,59岁,2006-04-25就诊。主诉:患者3个月前出现左手小指发麻,逐渐扩展至双手尺侧麻木;近来心情不佳,纳寐亦差,夜半辄因麻而觉醒,面黄体瘦,6个月体重减轻2.5 kg,舌偏红,苔黄,脉弱。实验室检查:Hb96 g/L。辨为血痹虚劳;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 g,桃仁12 g,红花9 g,川芎12 g,当归15 g,赤芍12 g,地龙12 g,桂枝6 g,生甘草12 g,炙甘草6 g,鸡血藤30 g,仙灵脾15 g,党参12 g,14剂。5月12日二诊:双手发麻程度减半,不再有因麻而醒现象,每晚多睡2 h左右。原方去鸡血藤,加秦艽12 g,独活12 g,丝瓜筋30 g,桑枝30 g,14剂以资巩固。   按语:手臂麻木而见寐差、面黄、体重下降、血红蛋白偏低,属血痹虚劳,本可以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通阳除痹,更用补阳还五汤的理由一是手指发麻扩展至臂,乃血虚日久蕴淤之象,二是取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之意,合当归补气生血,使气旺以促血行,去淤而不伤正。党参助黄芪补气,鸡血藤补血以活血。古方常以仙灵脾合当归治疗四肢麻木,《医学入门》云仙灵脾:“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故用之。   2.2 病例2女,68岁,2006-05-23就诊。主诉:右足背麻2月,针灸治疗无效,时头痛,口干,便秘七年余,舌偏红,苔薄,脉细。痹证由于气血亏虚,便秘由于津枯肠燥;治以益气活血,润肠通便;增液汤加活血润肠之品:玄参15 g,生地30 g,麦冬15 g,黄芪30 g,熟地15 g,川芎15 g,桃仁15 g,当归30 g,仙灵脾15 g,桑椹子30 g,肉苁蓉30 g,火麻仁30 g,枳实30 g,大腹皮15 g,决明子30 g,桑叶30 g,元胡20 g,7剂,分2周服用。6月6日二诊:大便每日通畅,矢气臭,足背麻减轻,今有咽痛,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便秘向好,血痹尚存,改以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 g,桃仁12 g,红花9 g,川芎20 g,当归30 g,白芍12 g,赤芍12 g,地龙12 g,生地30 g,仙灵脾12 g,桑椹子30 g,肉苁蓉30 g,生大黄5 g(后下),决明子30 g,桑叶30 g,射干9 g,7剂,分2周服用。6月20日三诊:足背麻续减,咽痛止,大便日通,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再予上述处方7剂,分2周服用。7月7日四诊:足背麻完全消失。   按语:阴血不足,津枯便秘;经脉失荣,因虚致淤而足背麻木,临床症状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病机则一。初诊以增液汤合活血养血兼润肠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