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系学年度第学期授课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系学年度第学期授课大纲.DOC

公共行政暨政策 學系(所) 九十六 學年度第一學期授課大綱 課程代號 科目名稱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先修科目 無 授課教師 吳秀光 教學信箱:samuel0315@ 開課年級 碩士班 學分數 2 每週授課時數 2 開 課 別 一學期 修 習 別 必修 教學目標   本課程係為公共行政碩士班同學而設計,藉由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質化及量化研究方法等,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原則,而使同學具備進行研究的基本能力。   因此,本學期在課程設計上,分成「科學研究的基礎」、「研究的建構」、「觀察的方式」、「資料分析方法概論」及「研究的倫理及其他議題」等五大部分。在「科學研究的基礎」部分,主要在教導同學何謂研究的科學方法、科學方法的基本原則、因果關係等研究相關的邏輯觀念。在「研究的建構」部分,主要在教導同學如何進行研究設計、研究的概念化、測量、抽樣等與研究計畫相關的觀念。在「觀察的方式」部分,主要在教導同學如何蒐集研究資料的方法,範圍包括量化與質化的資料。在「資料分析方法概論」部分,主要在教導同學分析資料的基本概念,主要內容係以量化統計的分析方式為主,質化資料的分析方式為輔。在「研究的倫理及其他議題」部分,則要提醒同學注意研究所需注意的倫理規範及其他應注意事項。 惟本課程主要著重讓同學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研究規劃和進行的程序、以及閱讀研究報告的基本能力,故有關量化與質化分析的進階技能,同學應再選修其他的相關課程加以補足。 授課方式   本課程內容以老師所擇定的上課教科書為主,再配合當週內容輔以老師安排的文章,以便讓同學對當週主題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前兩週由老師進行課程講授。第週,,同學情形作為評分的依據。平時成績(出席狀況及課堂表現) ——20% 凡打「*」者為當週需進行導讀之指定教材,擔任當週導讀的同學,最遲須於上課前一週的星期日中午,將報告簡報傳至老師的教學信箱(samuel0315@)及所有上課同學信箱。 三、閱讀摘要—30% 同學除應於課前完成當週上課教科書內容的研讀之外,另應於當週老師安排的文章中擇定一篇閱讀並撰寫500字閱讀心得。該篇心得最遲須於上課前一天中午,傳至老師的教學信箱(samuel0315@)及所有上課同學信箱。每位同學本學期至少需繳交7篇閱讀心得。 四、學期作業—40% 同學須遵照老師要求的研究計畫撰寫方式(請參考最後一頁),於課程結束後一週內(即2007年1月23日前),繳交完整的研究計畫書。 主要教科書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2005,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時英出版社。(李) 羅清俊, 2007,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羅) 週次 進度內容 第一部份:科學研究的基礎 01 9/19 第一週:課程介紹 吳秀光, 2001, 政府談判之博弈理論分析, 時英出版社, Ch2。 02 9/26 第二週:人類探索與科學 李Ch1~3 羅 Ch1 第二部分:研究的建構 03 10/3 第三週:研究設計 *李Ch4 *羅Ch2、3 Streib, Gregory and Christine Roch, 2005, “Strengthen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dentifying Boundaries and Horiz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8, pp.37-55. Gerring, John, 2004. “What is a Case Study and What is it Good fo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98, No. 2, pp.341-354. 04 10/10 國慶日放假一天 05 10/17 第四週:測量 *李Ch5、6 *羅 Ch4 Anderson, Andy B., Alexander Basilevskyand Derek Hum, 1983. “Measurement Theory and Techniques”, in Peter H. Rossi, James D. Wright and Andy B. Anderson (Eds.), Handbook of survey researc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dcock, Robert and David Collier, 2001. “Measurement Validity: A Shared Standard for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