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复习.docVIP

2011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复习

2011届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复习 【基础练习】 1.下列内容不属于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的是 A.江南经济开发,中原相对停止,甚至倒退 B.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D.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下列各项中,属江南经济发展主要原因的有 北方人口南迁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 一些统治者安抚流亡、劝农桑、兴修水利大量引种外农作物 A.B. .D. 3.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 D.北方生产工具、技术的南传 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兴起 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经济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广泛种植外农作物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 A.三吴地区B.鄱阳湖地区 .洞庭湖地区D.岭南地区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中心是 洛阳 长安 建业 扬州 A.B. .D. 7.我国西晋末年以,北方人口南迁,主要集中在 A.荆州、扬州B.扬州、岭南 .岭南、荆州D.闽江流域、荆州 8.下列工具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A.水排B.耧车 .翻车D.水碓 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纺织业以 A.棉纺织业为主 B.丝织业为主 .麻纺织业为主 D.纱纺业为主 10.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载:“自晋宋以号称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字主要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极盛一时 B.南朝时,洛阳商业繁荣 .北魏极盛时,洛阳商业繁荣 D.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真题演练】 1.(04广东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2.(04全国一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3.(0江苏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4(2006年天津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07江苏)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统治者推行劝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6(07海南历)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套作制 .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 7(08四川)(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 (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关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时间户数口数.(每户以口估算) 唐中北宋初期21368106930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 材料三 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都分地区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音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大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8226;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10分) 第三 第三节(同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基础练习】 一、1.A 2. 3.A 4.B .A 6.D 7.A 8. 

文档评论(0)

zqianqxf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