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 科技革命是指新的科学体系(科学的基本思想与观念、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活动的方 式及方法、科学的规范及标准等)和新的技术体系(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结构、技术活动 的方式及方法、技术的规范及标准、技术应用的形式及规模等)取代旧科学技术体系的过程。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的飞跃,它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技术革命是人类实践手段或方 式的飞跃,它是科学革命的必然结果。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 产业布局的重大变化。在新的科技革命条件下,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世界产业布局的形式和 内容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一、科技革命回顾 在历史上,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曾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从而引发社会关系、 经济结构以及国际分工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科学革命是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543 年)作为起端的,而末端则是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些研究都以实证为基础,改变了科学是“宗教的恭顺婢女”的命 运,从而使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二次科学革命则以 1850 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 1859 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而开始, 以量子论(1900-1926)、相对论(1905-1915)的相继产生而达到高潮,这些研究阐明生命 是历史性和随机性的结合,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形而上学观念及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并把人 类的认识从宏观世界引伸到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为科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 18 世纪后期的英国,尔后扩展到整个欧洲,它以蒸气机的发明和 机器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在它的推动下,工业生产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式到机器大生产式 的转变。同时,海运交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 成。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 19 世纪下半叶的欧美等国,它主要以电磁学的理论研究(1826 年 电流磁效应与 1831 年电磁感应效应的发现、1865 年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为基础,表现为电能 的广泛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站、高压输电的发明及无线电波通信的实现。这次以电力 技术与无线电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命不仅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而且引发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使得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世 界范围内出现了垄断组织,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微观粒子运动理论的基础上,电子技术异军突起,电子管、晶 体管、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相继问世,原子能的利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也更为蓬勃,科学、 技术、生产三者紧密地结合,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一改以往脱节和分离的状况,彼此融合互 26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 动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过程。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美国,后扩大到西欧、日本等国,并在 20 世纪 60 时代达到高潮,此次革命的突出成果是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导致众多新兴生 产门类的涌现。 二、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 当今科技革命(也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指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微型计算机的 出现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 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群落崛起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变革。与历史上前三次科技革命相比,当今科 技革命的特点是: (一)技术群落成为主导 本次科技革命以技术群体为依托,主导技术群落整体相关,扩散领域广泛,涵盖层面众 多。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依次为蒸汽动力技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在前 三次科技革命中,主导技术只为一项,而且只发生在动力部门和加工部门。当今科技革命则 是以技术群落形式出现在各个科学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单项技术,而是由新能源、新材 料、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众多技术组成的技术群落,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产业、 部门。 当代技术革命中的主导技术群落尽管形态各异、功能不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从纵向来说,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是物质系统不同微观层次的量子理论;从横向来说,它们 共同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结构、功能、信息、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科学。主导技 术群落不仅有着共同理论基础,而且相互交叉、相互移植、相互渗透、呈现史无前例的技术 大融合,并形成有序的技术体系: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各代表物质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