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一.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根文学一

第三章 80年代小说: 第五节 寻根小说(一)概述 寻根小说 一.“寻根文学”概念 1983年前后,当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 寻根小说 二.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 (1)反思与寻找 (2)传统与现代 (3)民族性与世界性 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并希望以此走向世界。 寻根小说 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 1.寻根文学可追溯至80年代初期的民俗风情小说。《受戒》(明海、小英子)、邓友梅《那五》。 2.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的主题从边缘化的追求到一种自觉,真正进入寻根小说的写作。 寻根小说 主要作品: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 3.1987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以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为标志。 寻根小说 四.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 (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 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寻根小说 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 寻根小说 (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阿城《棋王》,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 寻根小说 (3)原始生命型。莫言《红高粱》、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如《老棒子酒馆》、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寻根小说 六.寻根小说的历史变革作用 (1)它导致了小说由以往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向文化领域的变革,使小说由当代社会生活的仆从成为广阔的文化与人性领域的探索者。 (2)在小说的艺术层面上,寻根运动使小说摆脱了一个遵照生活逻辑与客观时空逻辑进行写作的时代,也摆脱了一个社会政治的话语时代,而开启了超验的和“虚构”的时代。 局限是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的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 寻根小说(二) 莫言和韩少功的小说 * *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