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苯和芳香烃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pdf

第十一章 苯和芳香烃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pdf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苯和芳香烃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第十一章 苯和芳香烃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类化合物是指从植物胶里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现在人们把具有下列特殊稳定的不饱和环状化合物称为方向化合物: (1)从结构上看①芳香化合物一般都具有平面或接近平面的环状结构②键长趋于平均化③具有较高的C/H 比 (2 )从性质上看①芳香化合物的芳环一般都难以氧化、加成②而易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③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如芳环环外氢的化学位移处于NMR 低 场,而环内氢处于高场等。 上述这些特点被称为芳香性。 1. 芳香烃的结构 1.1 苯的结构和表达 1.1.1 苯的结构 120º 140pm 108pm 1.1.2 苯的芳香性 环己烯的氢化热ΔH - 120kJ/mol,1,3-环己二烯的氢化热ΔH -232kJ/mol (由于其共轭双键增加了其稳定性)。而苯的氢化热ΔH -208kJ/mol 。1,3- 环己二烯失去两个氢变成苯时,不但不吸热,反而放出少量的热量。这说明:苯比相应的环己三烯类要稳定得多,从 1,3-环己二烯变成苯时,分子结 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导致了一个稳定体系的形成。 苯难于氧化和加成,而易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与普通烯烃的性质有明显的区别。 1.2.3 苯的表达 自1825 年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Farady M (法拉第)首先从照明气中分离出苯后,人们一直在探索苯结构的表达式。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有关 苯结构式的假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苯的结构式有: 凯库勒式 双环结构式 棱形结构式 向心结构式 对位键结构式 余键结构式 (凯库勒 (杜瓦 (拉敦保格 (阿姆斯特朗、拜耳 (克劳斯 (悌勒 1865 年提出) 1866- 1867 年提出) 1869 年提出) 1887- 1888 年提出) 1888 年提出) 1899 年提出) 用内部带有一个圆圈的正六边形表示苯,圆圈强调了 π 电子的离域作用和电子云的均匀分布,它很好地说明了 碳碳键键长的均等性和苯环的完全对称性,但是这种方式 用来表示其他方向体系时就不合适了,例如表示萘时很容 易造成误解,因为萘不是完全对称的分子,萘分子的碳碳键长也不是完全均等的。另外,圆圈没有说明 π 电子的数 目,萘分子的10 个π 电子用两个圆圈表示易误解成每个环有6 个π 电子而造成混淆。 1.1.4 共振论对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的描述 杂化苯的正六边形结构及 π 电子云的均匀分布是环电流产生的原因。加成反应会破坏极限结构的共振,使稳定的苯环变成不稳定的 1,3-环己二 烯,因此反应难以进行。而取代反应不会破坏极限结构的共振,反应易于进行。 1.1.5 分子轨道对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的描述 2 2 分子轨道理论把苯描述为一种离域的结构,它认为:苯分子的6 个碳原子均为sp 杂化的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之间以sp 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 2 2 成6 个均等的碳碳σ 键,每个碳原子又各用一个sp 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碳氢σ 键。所有轨道之间的键角都为120°,由于sp 杂化 轨道都处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苯的6 个氢原子和6 个碳原子共平面,每个碳原子还剩下一个未参与杂化的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 轨道,6 个p 原子轨道 彼此作用形成6 个π 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将两个能量相等的轨道称为简并轨道。 基态时,6 个π 电子占据三个成键轨道,所以苯的π 电子云是由三个成键轨道叠加而成的,叠加的最后结果是π 电子云在苯环上下对称均匀分 布,又由于碳碳σ 键也是均等的,所以碳碳键长完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