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设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_secret.doc

绿色建设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_secret.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规划设计部分) 二年月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 1 3 基本规定 1 4 住宅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2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 4.5 室内环境质量 5 5 公共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6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6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6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5.5 室内环境质量 9 附表一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住宅建筑) 11 附表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公共建筑) 15 1 总 则 注: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2 术 语 注: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3 基本规定 注: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4 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国六条的实施细则中对于调整住房结构有量化指标,例如:强调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并把该原则落实在政府编制住房建设规划中,同时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0%以上;对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根据要求进行套型调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及城市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科学地协调地上及地下空间的承载、震动、污染及噪音等问题,避免对既有设施造成损害,预留与未来设施连接的可能性,满足人防、消防及防灾规范要求应遵循分层分区、综合利用、公共优先以及分期建设的原则应考虑对空间资源的保护,应在浅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再向深层空间发展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应满足空间使用的安全、便利、舒适及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治安、环卫、安全、通信及服务等设施,设置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的引导标志以及供残疾人专用的电梯或斜坡道。4.2 节能与能源利用4.2.8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4.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3.7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4.3.9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4.3.10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4.3.1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式中:——中水原水量(m3/d); ——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67~0.91; ——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 ——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m3/d)。 ——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 其中可按给水一、二、三分区和特大、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取值。 参照这一计算方法确定计算用水定额采用平均日用水量:折减系数(0.67~0.91,按照给水一、二、三分区和特大、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取值)×最高日用水量。当地是否为缺水地区由专家根据申报项目实际情况判定。 优选项 4.3.1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4.10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4.5 室内环境质量4.5.7 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5 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及城市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科学地协调地上及地下空间的承载、震动、污染及噪音等问题,避免对既有设施造成损害,预留与未来设施连接的可能性,满足人防、消防及防灾规范要求应遵循分层分区、综合利用、公共优先以及分期建设的原则应考虑对空间资源的保护,应在浅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再向深层空间发展人员活动频繁的地下空间应满足空间使用的安全、便利、舒适及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治安、环卫、安全、通信及服务等设施,设置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的引导标志以及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