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pdf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第71 卷第7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1, No.7 2016 年7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July, 2016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1, 2 1 2 2 2, 3 4 5 杨云平 ,张明进 ,李义天 ,张 为 ,由星莹 ,朱玲玲 ,王 冬 (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 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3.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武汉430064 ;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武汉430010 ;5. 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 ) 摘要:流域水库工程的修建,将改变坝下游原有的水沙输移过程,三峡水库蓄水作用对坝下游 水沙输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具体表现为:①三峡水库坝下游洪水持续时间和流量被削减,下 泄沙量大幅减少,沿程上输沙量虽得到一定恢复,但总量仍未超过蓄水前多年均值;②2003- 2014 年d 0.125 mm (粗)输沙量得到一定恢复,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基本达到蓄水前均值, 在恢复后其下游该组分泥沙冲淤特性与蓄水前一致,其中2008-2014 年恢复程度弱于2003- 2007 年;③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0.125 mm (细)输沙量沿程上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总量 仍小于蓄水前均值;④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0.125 mm 泥沙输移量因河床补给作用,沿程 上得到恢复,但补给量将不超过0.44 亿t/y ,主要受制于洪水持续时间及流量均值,而上游干流、 河段间支流和湖泊分汇作用占次要地位,而d 0.125 mm 悬沙恢复受上游干流、区间支流和湖 泊分汇及河床补给控制,因河床粗化使得床沙对细颗粒悬沙的补给作用减弱;⑤2003-2007 年 和2008-2014 年两时段间宜昌至枝城、上荆江为粗细均冲,下荆江为淤粗冲细,汉口至大通河段 为淤粗冲细,城陵矶至汉口河段2003-2007 年为淤粗冲细,2008-2014 年为粗细均冲,这一差异 受控于螺山站洪水流量持续时间和量值。 关键词:泥沙恢复;床沙补给;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 DOI: 10.11821/dlxb201607012 水库或大坝将河流拦腰截断,尤其是梯级水库联合运用后强大的调度功能对河流径 [1] 流起到了巨大的调节作用,改变了坝下游天然的水文循环和泥沙输送过程 。各河流上水 库的运行规则不同,其下游支流和湖泊分汇、河床冲刷、河型调整等情况各异,且同一 河流年际间水量丰枯也存在差异,但水库修建后坝下游输沙量均存在沿程恢复,总量上 [2] 均未超过建库前多年均值。Williams 等 对美国21 个水库进行分析,对于冲刷过程的泥沙 来源,越靠近大坝源于河床的比重越大,越向下游源于岸滩的比重越大。丹江口水库修 建后的1970- 1979年和1980- 1985年坝下游各组分输沙量沿程上均得到恢复,1980- 1985 [3] 年因来水量大,恢复程度高于1970- 1979年,但量值仍小于蓄水前均值 。黄河三门峡水 库修建后,d 0.05 mm 泥沙沿程得到恢复,0.05 mm d 0.10 mm 泥沙在恢复一定距 离后减小,d 0.10 mm 泥沙在花园口以下为增大趋势,这可能与区间支流汇入和代表年 收稿日期:2015-11-20; 修订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