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考点25 选修部分(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docVIP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考点25 选修部分(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历史 考点25 选修部分(含2013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5 选修 一、选择题 1. (2013·大纲全国卷·T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考点】北宋的改革与变法 【解析】选B。范仲淹认为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源在于吏治不整,因此,他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腐败的官僚制度。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因此,他改革的重点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A、C、D。 2.(2013·北京文综·T21)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可知,题目考查的是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表述符合史实。“十二月党人”是指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起义的进步贵族青年军官,故②结论错误。 3. (2013·上海单科·T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得一败涂地,以致民怨沸腾。人们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而矛盾焦点直指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  ) A.明治维新 B.农奴制改革 C.洋务运动 D.南北战争 【考点】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由于落后的农奴制度,俄国最终失败,战争的失败不仅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更加剧了国内的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故选B。 4.(2013·安徽文综·T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材料分析解读能力,内容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梁启超强调要启发民智。 【解析】选A。B不太准确,戊戌变法思想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模式借鉴日本和俄国的变法;C太绝对,应是变法不能完全依赖朝廷;D表述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只是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 5. (2013·四川文综·T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  )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民的不同态度及如何研究历史的问题。研究历史要充分占有材料,尽量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充分性,客观公正地得出正确结论。 【解析】选D。列克星顿之战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这是通过大量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不容置疑的,①的怀疑不合理,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D。材料中论述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6.(2013·上海单科·T16) A.征税问题 B.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 D.战争问题 【考点】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选A。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而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内战爆发,而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同样涉及征税问题。故选A。 7. (2013·上海单科·T24)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  ) A.1861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